性格测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管理者该怎样识人选人记住1避2防3知 [复制链接]

1#
北京酒渣鼻正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7/8598835.html

前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在其回忆录《赢》中写道:

“世界上所有精明的战略和先进的技术都将毫无用处,除非你找到合适的人来实践它”。

职场培训界也有一句俗语:

“与其辛苦地教猪上树,不如一开始就招只松鼠或者耗子。”

当你为公司招贤纳士时,如果一开始便选错了人,那以后再怎么培养也是徒费心力。

那管理者该如何选对人呢?不妨参考以下的“1避2防3知”。

1“1避”

“1避”指的是要避免“套娃效应”的出现。

著名广告公司奥美的创始人奥格尔维在一次董事会会议上,送给每位与会者一套俄罗斯套娃。

玩过的人都知道,该玩具一层层剥开,大娃套小娃,通常能有5-7个。

与会者打到最后一个,发现有一张纸条:一直任用能力水平比自己差的人,公司将逐渐沦为侏儒;选择与比自己优秀的人同行,公司才会成长为巨人。

这个故事让管理学界有了一个“奥格尔维定律”:要善用比管理者自己优秀的人。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套娃效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是管理者缺乏安全感,担心招进来优秀的人会将自己取而代之;二是招进来平庸之辈,管理者易于沟通且有成就感。

因此,管理者在识人选人时,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2“2防”

1)防止先入为主

先入为主,单凭第一印象识人,是很多公司领导和管理者在选人时,容易犯的错误。

比如,你在面试中,被一位应聘者那精心准备的自我介绍所打动,在还未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就拍板定了他。

随后工作中,哪怕他表现得流于一般,你也感觉是他还没尽力,并不是他能力的问题。

而如果你勉强招收了一名面试平平的人,只要他工作中出现了一点纰漏,都会让你感觉他马虎潦草,不堪大用。

事实上,这是人在有意识验证自己第一印象的一种行为。

而要改变这种既有看法,既费时又耗力。

其实,通过第一印象来识人,是大多数管理者选人时的一种辅助手段,比如衣着打扮、神态活力等。

但如果将第一印象作为决策的关键,很可能会流于片面、以偏概全,陷入“一叶障目”的误区,从而导致误识人才,甚至失去人才。

2)防止妥协中庸

管理者在识人选人时容易陷入一个误区:现在市场竞争那么激烈,人那么难招,先赶紧找个差不多的顶上就行。

他们心里想的是:水平欠缺不够的,到公司里再来个培训加强一下。

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妥协:

一是下属喊着缺人,活干不过来了,对下属要求的妥协;二是业绩在持续增长,各种数据看起来都不错,对工作价值的妥协。

创立于年的李宁,曾在年达到了业绩巅峰,当年销售总额超过阿迪达斯,仅次于耐克。

但从年开始走下坡路,年亏损达30亿,国内很多门店难以为继。

随后创始人李宁重出江湖,用了4年时间才成功扭亏为盈。

很多人认为李宁是搭上了中国风和复古风的浪潮,吸引了年轻人的青睐。

但亏损的根本原因是李宁对高管团队的选择失误。这种妥协让他不得不咽下自己制造的苦果。

因此,人手短缺不是你自己仓促妥协用人的理由。公司并没有到了少了这几个人就运转不下去的程度。

你的眼光一定要长远,选的人是为了公司长远打算的,并不是为了员工册上多几个名字。

3“3知”

在选人这个事情上,一定不能勉强。

千万不要低估一个不合适的人所带来的影响,不论他的职位有多低。

1)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优秀人才

心里要清楚自己选人的标准,优秀的员工一般都会具有以下几种特质:

一是要有学习能力。

人一般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因此,优秀员工必须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对国际化、市场化知识,企业战略,业务知识,书本知识等真学真懂,并用于实践。

二是要有市场意识。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优秀员工必须具有竞争意识,敢闯敢拼。

同时具有创新发展意识,不因循守旧,善于打破僵化思维的局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要有敬业精神。

不怕苦、不怕累,能经事,肚量大。担当意识强,集体荣誉感高,心里始终装着集体,装着团队,将自己与公司前途命运绑在一起,并持之以恒为之努力。

四是要有专业水准。

简单来说,就是业务精、专业性强,拿得出成绩,能够成为自己专业领域内的行家里手。

2)知道自己该如何去选择优秀人才

管理者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如果能有一种方法,比如出个谜题或者做个测试,就能看出谁优谁劣,而不用费时费力去看简历等该有多好。

在上世纪90年代,微软曾因使用各种各样的谜题、测试、刁难人的题目来筛选人才而被人诟病。

不得不说这种挑选人的方法就像是一出闹剧。

比如,你用谁擅长解开虚构的谜题作为招聘工程师的标准,最后进来的人适不适合,谁也不敢肯定。

也许,有些人的确合适,但不合适的可能性会大得多。

曾有段时间,许多公司招聘喜欢采用性格测试,比如Caliper公司。

但这些评估只能提醒你应聘者所具备的某种特质,但这种特质经验老到的招聘者可能在交流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来。

相反,你能够从实际出发,从面试者所具有的的能力素质出发去测试。比如,招聘文案员,你可以让他拿给你他之前写的稿子;招聘咨询顾问,你可以看他之前的咨询报告;招聘程序员,你可以当场让他编一段代码;还有设计师、营销员等,都可以让他们拿出他们曾经的工作成果。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工作本身来交流。

如果工作能力一般,素质不高,你现场一测一看便知分晓。

你招人是干工作的,那就让工作实绩说话。

3)知道如何将优秀人才放到合适位置

同样的一批人,如果进行不同的团队排列组合,表现可能有天差地别。

这就像同一支足球队或篮球队,在不同教练手上,战绩会有巨大不同的原因。

管理团队,实质上就是优化配置人员的过程。

你要相信,如果经过以上标准选出的人才工作表现一般,那极大概率是你将他放错了位置。

位置放错了,他有劲没处使,自然工作表现不佳,到你眼里就成了“能力不行”了。

因此,优秀的管理者要能根据每名员工的特性,合理分配他们的工作。

比如:

高成就型的员工,可以安排他单独或牵头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高依附感的员工,可以让他多参与某些团队的共同工作;高权力欲的员工,可以让他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等。

4写在最后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墓碑上刻着:

“一位知道选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强的人来为他工作的人安息在这里。”

卡耐基之所以有“钢铁大王”的美誉,更多依靠的是他善于发挥其他优秀员工的能力。

在外部环境快速变化、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准确地识人用人,做到唯才是举,用当其人、用当其事、用当其时,是每名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是

游在北溟,与您分享职场那些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