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长江日报评论员秦孟婷在年轻人中间,人格测试(MBTI)成为新型社交“名片”,相关测试在网上很火,微博上相关话题总阅读次数已超过15亿。只要做完几十道选择题,立即得到专属的人格类型。INTJ型据说是理性、独立、善于自观的意思,还有ENFP“竞选者型人格”、ENTJ“指挥官型人格”、ISFP“探险家型人格”等16种人格类型。就像星座、塔罗一样,用几种、几十种乃至上百种类型来给地球上的人们分类,本身就是不可信的,这是在低估人的复杂性和创造力。对心理成熟和健康的人来说,游戏就是游戏,而有人觉得“说得准”,甚至“信奉”,依照它决定做或不做某件事,那是不足取的。至于有人声称国外将MBTI普遍应用于招聘考核、高校面试、官员录用的场合中,这种说法也不可轻信。这些测试题均为“二选一”,比如一题为“认识你的人倾向形容你为:A逻辑和明确 B热情而敏感”。一个人难道不可以同时逻辑和明确、热情而敏感吗?还有的题问你看肥皂剧的时候是否投入,这也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选择什么取决于人当时的状态,今天心不在焉可能不投入,明天可能很专注。几十道题全然如此,设置上明显不科学,得出的结论也没有太多参考价值,用于严肃的招考、招聘场合,显得有些胡闹。有人会说,MBTI只是一种社交谈资、一种生活安慰剂,大多数人不会当真。但是,有的人开始根据类型划圈子,甚至出现鄙视链,这也是“当真”的体现:有的人格是“杠精”,那就别跟他们纠缠;有的人格太敏感,跟他们说话要小心等等,本质就是贴标签,也反映了社交中的浮躁之气、偷懒倾向。社交需要时间,所谓“日久见人心”,而在当下,深交是奢侈,用标签评价人省时省力,但人们也越来越难客观认识自己和他人。玩玩测测,一笑而过,但不要当真,用测试结果主宰自己的生活就更不可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