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测试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案例青少年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走
TUhjnbcbe - 2024/4/26 19:48:00

学生背景

L同学,16岁高二年级女孩,入学扶禾心理教育4个月。

经家长入学时陈述以及入学后为期15天时间的测试与观察,该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基本情况

L医院诊断重度抑郁,中度焦虑,有服药,后来感觉有药物反应,停药,在学校曾经有两次惊恐发作,具体不详。

有心理咨询的经历,但对心理咨询的体验不佳,没有坚持做咨询。

医院住院经历,但出院后因不适应学校环境,感觉难受,休学。休学期间去打工,有抽烟、喝酒行为。

兴趣爱好

自述喜欢打碟、动漫。

归因方式

向外归因,受害者思想情结严重。

成长经历

自幼和父母、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上班,爷爷奶奶照看,家庭环境平和,稳定。

小学人缘较好,爱运动、画画,学习成绩尚可。但初中发生了两件创伤性事件,一次是被男生欺负,一次是前男友和闺蜜成了男女朋友关系,遭遇双重背叛。

弟弟出生后,L同学的情况恶化,与父母关系紧张、冲突加剧,在学校逐渐不适应,有两次在学校惊恐发作。

曾因交友、打工、手机时间过长、住院和家庭反复冲突,经常以自杀自伤威胁父母,达到目的。

高二开学后,明显不适应学校环境,人际,上课听不懂,有自杀、自伤冲动,经常以生病为由请假,在医院检查有些贫血,没发现其他异常。

人格层面的心理动力初步评估

自我认知:不完整的自我觉知

1、无归属感

家庭体验偏负面,对学校体验比较复杂倾向于,曾在酒吧打工,似乎也不开心。

2、非黑即白

两极化特征比较明显,非黑即白思维较明显。表现时好时坏,不稳定,整合稍显不足。

3、自尊水平较低

一是比较脆弱,敏感,行为上会放大受伤害的体验;

二是受挫后应对能力较弱,行为上表现为冲动,拒绝。

一是比较脆弱,敏感,行为上会放大受伤害的体验;

二是受挫后应对能力较弱,行为上表现为冲动,拒绝。

人际关系

1、回避型依恋:信任感、安全感、亲密感偏弱。

建立关系模式:讨好型(会暂时放下自己的需求,迎合对方的需求。能感受到委屈感和付出感。)

2、维持关系模式:不稳定。安全感和信任感不足。

关系建立初期的的付出感和委屈感,在相处阶段会下意识的要求对方“补偿”,当对方拒绝时,体验到背叛、伤心、愤怒、羞耻,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对方是“迫害者”。

3、关系三角化模式

会向第三者倾诉对对方的不满,关系紧张。

但行为表现与情感体验不一致,会被别人体验为虚伪。

内心想建立关系,行为的表现通常是回避,讨好,伤害,拒绝。

4、掌控

内心无意识有掌控、操控的欲望,尽管以要挟、被动伤害、委曲求全表现,似乎是潜意识里操控了别人。

认知不足

智力正常,记忆力正常,学习动力缺乏。

1、现实检验能力稍显不足。

大多数是根据自身感受判断外部环境。而且对环境的体验偏负面,多数情况下会解读成“迫害性环境”,自己是受害者。注:L同学对物质环境适应力较好,这里的环境主要指人际环境。

2、道德判断力稍显不足

行为上表现为不良习惯,人际关系上表现选择朋友时主要依据个人感受,对品德的要求偏低。在情绪上,表现为冲动,矛盾,叛逆。

3、内省能力明显不足

向内

1
查看完整版本: 案例青少年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