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克个性问卷》,曾对典型的内向性格进行描述:离群、安静、内省,不喜欢接触人,喜欢独处。
不知从何时起,“内向”变成了孩子的缺点。许多家长为此特别焦虑,试图用各种办法,让孩子变得外向、活泼。
事实上,家有一个外向的孩子,家长也会羡慕内向孩子很乖巧。孩子太内向了怎么办?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内向”这一定义。
在心理学家眼中,“内向”的真正定义是什么?
心理学上的内向,并不是家长眼中的“缺点”。他们除了喜欢安静和独处之外,拥有很多外向性格所不具备的优点。
糖妈曾在参加家长会的过程中,遇到一位家长,请求老师将孩子的座位调整到第一排,理由是孩子性格内向需要锻炼。
当时班主任引用的一段话,赢得班级里家长的掌声。
“著名的《艾森克个性问卷》中,对内向的定义是,这类孩子做事有计划,日常生活更加规律和严谨,遵循伦理观念,是个做事可靠的人”。
那位家长虽半信半疑,但对孩子的看法有所改观。如今开学将近一年了,她的孩子成绩和人缘,都比想象中好很多。
大部分家长判断孩子内向的标准,还停留在“不爱说话”这一表面现象,并不了解内向性格是有多条评判标准的。
孩子是不是真的“内向”,家长参考以下判断标准
内向性格有真假之分,以下表格中的内向特点,对号入座的条件越多,说明孩子内向越明显、真实。若只占一条而且表现不明显,孩子可能并非内向性格。
由上述这些条件总结,真内向的孩子,除了说话比较少之外,还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不愿主动与外界的人和事接触,恐惧人际交往、或不感兴趣,自我提升和改变的意愿不强”
假内向的孩子,表面上话不多,却常常表现出肢体动作活泼、精力充沛迫切想要改变自己,思想天马行空等行为。
即使孩子是“真内向”,也不代表这是他的缺点。无论内向和外向,只是性格上的一个维度,没有好坏之分。
内向的孩子需要改变,但不是将他彻底变成外向活泼的孩子。因为内向性格孩子的优势,是许多家长求之不得的。
深入了解内向孩子的优势,再做改变也不迟
据统计,世界上约70%的成功人士,性格是内向的。著名喜剧大师巴斯特基顿,明星周星驰,以及前段时间翻红的演员白客,真实性格都和表面不一样。
他们能在荧屏上给大家带来欢乐,但荧屏背后,他们从小到大都是个内向的孩子。因此别急着改变内向的的孩子,他们身上自带的优势,若想后天培养有些难度。
1)内向的孩子不容易出错
内向性格的孩子,更喜欢“先思考后行动”。两个处在相同生活条件下的孩子,内向的孩子往往比外向的孩子,更善于思考。
速度或许慢一些,但谨慎的思考,会让他们做出更正确的决定,看待事情的眼光更加长远。
2)内向性格的孩子,学习能力并不差
内向性格的孩子,善于洞察和独立思考。与老师互动少,但他们的专注力更强。
他们的思维比较集中,喜欢将一个问题的细节研究透彻,且往往具备“长期记忆力”的优势,厚积薄发成功指日可待。
3)内向的孩子多是在“有效社交”
朋友太多未必是好的,内向的孩子不善于社交,除非遇到一位特别合得来的朋友。
轻易不社交,但能够让他敞开心扉做朋友的人,多半会成为挚友。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工作中,这种有效社交都是可取的。
既然内向的孩子有这么多优点,为何家长还是会焦虑呢?糖妈很理解这种心情,内向的性格确实会给孩子带来一些阻碍。
孩子性格太内向,确实有些劣势令人担心
内向的性格可细分为天生内向,和后天环境影响。每种性格都有两面性,有优势必然会存在劣势。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