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测试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万物皆有痕,光从中生驯化与被驯化,是人类
TUhjnbcbe - 2024/6/8 3:39:00
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https://m.39.net/cm/a_e4oz8jq.html

狐狸说:“我对你来说,无非是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只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驯化了我,我们将彼此需要。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我对你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小王子》

这个世界,曾经不属于人类。

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的征服者在交替衍生,从简单的海洋生物到早期鱼类,从两栖动物到庞大的恐龙……

如果把地球的年龄缩短成一年,那么人类则出现在这一年最后一天的最后半小时。

虽然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阶段很晚,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好像人类才是这个星球的主宰,拥有特殊的等级与权力。

想起佛语曾说:众生皆平等。在想,作为“高级”的人类,是否应该如何放下自身的优越感,重新看待我们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呢?

此刻,窗外正飘落着片片雪花,Summer正靠着我的腿憨睡。不禁在想,是怎样的渊源,让我不但可以容忍一只超级掉毛的萨摩耶和我相偎相依,还因此而乐在其中呢?

直到翻开《驯化:十个物种造就了今天的世界》这本书,才突然觉得豁然开朗,并让我开始重新看待自己作为“人”这个物种,是如何与其他物种在彼此驯化的过程中,完成进化的。

《驯化》这本书是难得的有关人类驯化史的作品,涉及了人类历史上十个重要物种的驯化构成,被英国媒体列为与《人类简史》同一高度的关于人类的著作。这本书横跨历史学、考古学与人类学,汇集了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讲述了个物种之间相互纠缠,彼此影响的史诗故事。同时,也揭示了人类所生活的世界是怎样发展而来,又将去往何处。

这本书的作者是艾丽丝·罗伯茨,她是一个精通人类学、考古学、文明史、人类解剖学与基因科学等领域的全能型专家。同时,她还是医生、学者、作家、主持人,曾为BBC制作过多期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节目。

事实上,人类进化史,也是一部动植物驯化史。我们在不断驯化各个物种为己所用的同时,也在被这些物种驯化。

历史的湍流,不舍昼夜,奔淌向前。当我们逆流而行,追本溯源的时候,会发现那个不可辨识的世界,那里,没有城市,没有定于点,也没有农场。就在那个时候,人类与他们最早的盟友相遇。

01人类并非生而强悍,物种之间的结盟成就了我们的祖先

我抚摸着身旁的Summer,在想,如果没有驯化,它是否此刻还在森林中和同伴撕扯着猎物,发出声声嚎叫?而我是否还在游牧,亦或和其他已经灭绝的物种一样,早已消失在这个星球?

在所有因为与人类密切接触而结盟的物种中,狗是我们最古老的盟友。

尽管现代的狗种类繁多,但它们都是狼的后代。遗传学家通过DNA比对发现,现代狗和灰狼的基因序列,有99.5%是相同的。有一些狗比另一些狗具有更多的狼的基因,比如哈士奇、沙皮、腊肠、还有我身旁的萨摩耶。

阿拉斯加,森林边缘的三只灰狼

人与灰狼的结盟,可以追溯到约3万年前的冰河时代。

那时,我们的祖先还在以狩猎采集为生,流动性很强,总是在迁徙。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狼就开始和人类有了零星短暂的基础。

后来,环境变得更适宜人类过上定居生活,虽然靠狩猎采集为生的人,仍然处于游牧状态,但是已经可以在一个地方连续停留几个月再进行迁徙了,这就使得狼与人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

猎人会带回肉和动物残骸,而狼会在好奇心和饥饿感的驱使下,越来越接近人类。渐渐的,人和狼之间最初的小心接触,变成了一同出行狩猎,在猎杀猎物的时候,形成了联盟关系。

在狼被驯化的过程中,一些原有的行为习惯会被加强,而另一些则会被淘汰。同时,那些性格古怪有攻击性的狼,也会被人类驱逐,而选择那些最友好,攻击性最小的狼。在经过一段时期的选择后,前者依旧是狼,而后者,则成为了今天的狗。

为了证实狼的演化,年,科学家德米特里·贝尔耶夫曾实验选择性繁殖是如何改变动物的。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与狼有近亲关系的银狐。

实验团队从每一代银狐中,选择了一部分最温顺的进行集中繁育后发现,温顺的特性在群体中传播得很快:

“经过6代具有高度选择性的繁育后,有2%的银狐已经变得非常温驯;10代以后,这一比例上升到了18%。到了年,仍在实验过程中的几乎全部银狐都变得和驯化了的狼——犬一样,对人类非常友好。”

这些银狐不仅对人类友好,还会摇尾巴,呜呜叫地引人注意,甚至会舔舐主人。同时,它们的外形也发生了变化,皮毛出现了棕色斑点,耳朵是打蜡的,腿和鼻子都变短了。它们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品种的狐——格鲁吉亚白狐。

如同被作为实验对象的银狐一样,犬,只是被驯化了的狼,这一驯化过程,只有50年而已。

就像鲁德亚德·吉卜林在《独来独往的猫》中所写:

男人醒来时问道:“那只野狗在干什么?”女人答道:”他的名字已经不再是野狗了,而是最好的朋友,因为他将一直是我们的朋友,直到永远,打猎时记着带上他。”

对于今天人和狗之间的伙伴关系,我们不能断言,究竟是谁选择了谁。但是,两个物种之间的联盟,一定是取决于双方的意愿。

在很大程度上,这不可能只是人单方的有意而为,甚至很有可能是狼驱动了这一进程。它们在人类周围活动,在废弃物中觅食,不知不觉地“训练”了我们,使我们接受了先做邻居,再做伙伴的它们。

正因为有这一物种的结盟,人类才可以猎杀诸如猛犸象和披毛犀牛这样的巨型动物,也正因为这一物种的陪伴,人类才不再孤独寒冷,孑孓独行。

02铿锵有力的四蹄承载着我们的祖先,推动人类文明快速变迁

我从小就对马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和渴望,长大后终于圆了骑马的梦。细算起来,我从学会骑马到现在,已经有十年了。

之前教别人骑马的时候,我都会用开车作比喻,告诉他们缰绳就是方向盘和刹车。可是,后来我才意识到,骑马与驾驶汽车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前者是一种合作,而后者只是一种操控。

有一次,我骑马上山,眼前是一条蜿蜒小路,身边就是陡峭悬崖。行进的过程中,有几块石头被马踩到,滚落悬崖。整个过程非常紧张,我几乎都是屏住呼吸的。

陡峭山路上的我与马

最终,我的马带我平安地走过了山崖。如果换成一辆汽车,结果可想而知,要么我会因为慌乱跌落悬崖,要么我会因为恐惧弃车而去。在那样的危险时刻,能与一个物种结成伙伴关系,是多么不同寻常的一件事啊!

多少个世纪以来,人类和马逐渐相互了解,找到了彼此之间沟通的方法,并建立了充满了信任的伙伴关系。

我们是彼此信任的伙伴

在距今约万年前,北美洲起源的始新马被看作是今天马的祖先,约在距今万年左右,它们进化成了遍布北美、欧、亚的草原野马。

悲催的是,当时的印第安人却持续不断的对马围猎,在哥伦布大发现之前,马已经在美洲绝种了。

16世纪末,当西班牙人将马引入美洲的时候,其实他们只是重新引入了一种曾经这世界上生活了数千年的动物,而这种动物原本就起源于美洲。

对此,达尔文曾在《物种起源》里激动地写到:

“当我发现有一颗马牙混在了乳齿象、大地懒、剑齿兽以及其他已经灭绝的怪兽的残害中时,真实惊讶不已。“

不过,有一小支马在白令海峡成为海峡之前,顺利大逃亡,逃到了欧亚大草原,并于距今年前,被人类驯化。

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马的驯化。根据《周易》记载,在黄帝、尧、舜时期,就已经“服牛乘马,引重致远”。在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多个距今年左右的被驯化过的野马变种。

不难想象,第一个驯马人一定比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更勇敢。因为这种动物不仅体型很大,还很有力量,能够轻易地将后退踢起,或者全力猛冲,将背上的人甩下,造成严重伤害。

但是,在驯马的过程中,人们看到了一种潜力。

马的驯化,大大提高了放牧其他动物的效率。一个人带一只狗,徒步仅可以管只羊,而如果骑马外加带一只狗,则能管只羊,而且活动的范围更大更广。

公元年前,牧民可以通过骑马迁徙。考古学家认为,在四季的轮回中,牧民在春夏两季居于开阔的草原,到了秋冬,则会在河谷中扎营。

随后,马开始与战争紧密相连。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帝国让蒙古马成为马在文明史上空前绝后的最光辉的一章。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骑兵在战争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骑兵来说,马暨生命,马也是一生的荣誉。如果没有马,全世界战争史将会大不相同。

马也促进了文明与贸易的发展,不管是丝绸之路,还是茶马古道,都是马蹄踩踏出来的经贸道路。

马的命运,早已和人类历史的轨迹就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了。马从未离开人类生活,并一直处于人类文明的核心。

03土地中的幽灵,是人类通往新世界的邀请

年,曾有两名潜水者在接近布德诺的海床上,发现一只龙虾在沉没的海中悬崖底部挖洞。他们跟随这只龙虾,发现了一片古树林的遗迹。

遗传学家提取了多年前在那里生活过的所有DNA序列,发现了杨树、白杨树、苹果树的基因线索,以及狗或狼活动的痕迹。在各种DNA中,有一种东西令人最为惊奇,那就是小麦属植物的痕迹。

“一粒小麦”因为朱会上的每个小蕙中都包含一粒种子而得名,是人类史上第一种被驯化和种植的谷类植物,人们曾经以为它出现在年前。没想到,小麦的基因线索要比之前的推测,早了整整0年。

苏联植物育种学家和遗传学家瓦维洛夫将小麦分为三类,每一类都有数量不同的染色体。软质小麦有21对染色体;硬质小麦有14对;一粒小麦只有7对。

不管是哪种小麦,它们最开始都是伴随杂草而生的,后来才变成了人类种植的谷物。

气候的变化,是人类开始驯化谷物的原因之一。约2万年前,也就是最后一个冰河时代高峰期过后,地球开始变暖。到1.3万年前时,北半球的冰层已经消退,剩下的古代冰层则变成了山脉顶端的冰川。

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植物开始快速生长。在距今1.5万年到1.2万年,大气层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随着冰河时代趋向结束,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这就使很多植物产量的增加达到50%。

于是,人类就选择了小麦这种“野草”作为食物的来源,它不仅可以稳定可靠的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资源,而且这样的野草有很多很多。

小满时节的饱满小麦

在距今1.25万年前,人们已经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小麦制作面包了。

当我们特别依赖某种食物的时候,就会发现,只靠采集野生谷物的风险很大,只有自己种植才是最踏实可靠的。这在暗示,我们的祖先是有意识地培育野生植物的。

野生谷物和种植的谷物有意向关键差异是叶轴的强度。种子就是长在这些叶轴之上,形成了小麦的蕙。有些谷物的叶轴非常脆弱易碎,谷物成熟时,小的麦蕙会脱离主蕙,北风吹散,这样就很自然地完成了传播和播种。

可是,另一些谷物的叶轴很结实,所以不会被风吹散,这就导致了两面性。一方面,这些叶轴进化得结实的小麦不得不与人类结盟,因为如果没有人类的帮助,它们就无法生存;另一方面,在这类谷物成熟时,因为主蕙的饱满,而更能被人类发现。

在小麦缓慢转变的过程中,人类脱离了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成了农民。

如同小麦一样,玉米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农作物。

哥伦布在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曾发现了某种农作物,他在年10月16日的航海日志中写到:

“这是一座绿油油的岛屿,非常肥沃,我确信,岛民整年都能种植和收获一种叫帕尼佐的农作物。”

植物学家认为,哥伦布很可能在生萨瓦尔多看到的是开花的玉米。

丰收的“春玉米”

在新世界建立了殖民地以后,一切都变了。全世界的人类都感受到了这种影响。牛、咖啡、小麦从旧世界被带到了新世界。火鸡、西红柿、土豆和玉米则从新世界到了旧世界。

年,意大利历史学家在给意大利助教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玉米:

“其蕙比人手掌还要长,一头是尖的,粗细如胳膊。颗粒大小和形状斗鱼鹰嘴豆相近,而且排列整齐;未成熟时为白色,成熟即变黑,磨成粉后,洁白如雪。”

玉米在全世界的扩散速度非常快,通过基因分析和分子测试显示,玉米是年前在美洲培育出来的,知道年前才走向世界。

玉米在被培育时,基因也会发生变化,它超强的适应性可能就是自身适应环境的结果。

随着早期人类更加热衷于从事农耕,玉米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不仅可以成为低地植物,也能长在高原。不仅是一种热带植物,在温带也能生长。

玉米始终在适应不同的气候,迎接人类的选择。

如果人类没有驯化培育这些谷物,我们今天会是什么样子?新石器时代会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单纯靠游牧为生,肯定不能支撑人口的增长。人类可能还是游牧民族,居住的还是圆顶帐篷。又或者,人类会因为饥饿濒临灭绝。

人类与谷物之间,是一场智慧且虔诚的互相救赎。

04在物种相互纠缠的发展史中,没有谁是孤立的存在

人类很聪明,也确实拥有驯化其他物种的能力,俨然生物界中的优越般的存在。很多生物确实在我们有目的的干预下,成为了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物种。

但是,这并不代表人类是世界的主宰。

达尔文的术语“人工选择”,并不是指人类扮演着造物者的角色,而是有人工干预的自然进化过程。

驯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人类在对其他的生物进行改变的同时,其实自身也在被其他生物所改造着。

关于人类的起源地,曾经一直颇具争议,知道年,《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开创性的论文,指明人类的起源地就在非洲。

26万年前,智人从人科动物中分离出来,并开始走出非洲。这意味着,人类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驯化了自己。

通过最新的全基因分析组分析可知,人类走出非洲是通过一次大规模的迁徙完成的,发生于5万年到10万年之前。在离开非洲后,人类的先驱分成了两拨,一拨向东沿着印度洋海岸前行,最终抵达东南亚的和澳大利亚;另一拨向北向西前进,进入了西亚和欧洲。

随着人类扩张到了全球,我们的祖先也采用了不同的发展来适应挑战,特别是有可能给我们带来伤害的紫外线。

在我们的皮肤中,有一些化合物是天然的防晒霜,主要是黑色素。比如,如果你比平时被阳光照射的多,皮肤就会开始制造更多的黑色素,于是,你就变黑了。

但是,如果一个地区的阳光照射不足,那么,原本的神色皮肤就会有效地滤除紫外线,因此就不可能声称足够的维生素D,这就导致会导致免疫系统疾病,同时,也更容易患有佝偻病。

可以看出,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压力在起作用。任何肤色较浅的人在生存和生育方面都可能更有优势,也更有可能将这一基因传到下一代身上。

另外,有些人能够适应高纬度低氧环境,是因为一种被称为EPASI的特殊基因,它能减少血红蛋白的生成,使血管网络更加密集。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EPASI基因进入了中国西藏人的基因组中。

在我们的基因组中,有很多紧密关联的基因在执行重要作用,帮助我们的身体识别外来入侵,并发起反击。

我们与身边环境中的各种动植物形成的契约关系,最终在器官上形成了一种共生和共同进化的状态。所以说,将物种选择分为自然的和人工的,本身就是一种认为的划分,并非只有人类才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其他物种也是互相依赖的。

任何物种的发展史都不能孤立地去看待,每一个物种都存在于一个生态系统中,互相关联,互相依赖。

在其他动物的进化过程中,攻击性倾向被摒弃了,它们变得更加友好了。同样,作为人类,我们比现存的最亲近的物种进化得非常好了,比如黑猩猩和倭黑猩猩。

与20世纪之前相比,人类的暴力型行为已经降低了,我们已经具有很强的社会应和包容性了。我们拥挤在大城市生活,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不同的个体,正是因为我们实现了自我驯化,才拥有了更高的社会容忍力。

所有的驯化,最终都指向人类和人类社会本身。

结语

在大自然这个生物宝库中,任何物种的发展史都不能孤立地去看待。每一个物种都存在于一个生态系统中,每个物种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

这些被人类驯化的物种所留下的印记,留存在整个人类社会。它们沉淀在我们的基因中,和我们共同塑造了当下的世界,并将继续影响我们的未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万物皆有痕,光从中生驯化与被驯化,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