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格和气质
性格和气质,我们平常经常搞不清两者的区别。
这人性格温和,那人气质稳重,听起来并没有什么区别。
区别两个事物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先明确两者的定义,在从定义中去划定界限。性格和气质,都是一个人精神层面的特质,这个层面,从古希腊开始,我们一直叫它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在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的四体液平衡医学,并根据四体液占比不同,把人格分成了四种气质: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
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气质是天生的,并会因为人的成长和经历而有所改变。
而能够改变的,则是性格,因为性格是近代精神病学发展和心理学发展以后,对于人格的一个升级的称呼,近代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们,对于性格的定义都比较模糊。
所以,到了现代,慢慢的形成了一些专业内的共识:把人格拆分成性格和气质两种特质。
性格特质由经验产生,你的童年游戏,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到慢慢形成的价值观,表达爱和恨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在到最后唱的歌,特长和爱好,谋生和放松的方式等等无数因素构建了一个人独特的性格特质。
但是性格只是占据人格的40%-60%,剩下的40%-60%则交给“气质”来平衡。
气质,是我们感受、思维和行为一致性的生物性倾向。
西班牙哲学家何塞·奥特嘉·伊·加塞特说过,我就是我,以及我周围的环境。“我就是我”,指的就是气质,是一个人成为自己的基础。
一个人的人格,出生的时候,生物属性上,父母会给你一个大纲,然后环境、教育和经历则在这个大纲上去完善你的人格。
这个大纲就是气质。
2、气质四维
影响人格变量40%-60%的气质,是可以遗传的,在人的一生中相对比较稳定,并有着特殊的基因遗传路径及激素或神经介质系统。
这些基于激素和神经介质系统对于我们人格的影响,可以聚合为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每一个背后都有一套大脑的运行系统。
这四套系统,现代脑科学发现,主要和多巴胺、血清素、睾丸素、雌激素/催产素这四类激素有关。
每一类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遗传特质,或者说激素的分泌特质,在拆分成不同的维度。
这个和提到的大五人格维度理论一样,只是气质是天生的。
多巴胺系统中的特定等位基因,与探索性行为、激动、寻求体验和冒险、容易厌倦和没有束缚等特征相关。
热情也和多巴胺系统的变化紧密相关,还包括缺乏内省、能量和动机增强、探索身心、认知灵活性、好奇心、产生创意、语言和非语言创造性等也与其相关。
一个人分泌的多巴胺的频率和量级,决定了这个人这方面的气质特征,同时多巴胺是可以通过食物、阿片类药物等进行调节,可以短时间内改变一个人行为。
同样,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则会破坏这个系统的稳定性。
而血清素系统相关的特征则包括:社交、低水平焦虑、外向以及“无亲密朋友”测试项上平均分数较低,同时伴有积极的情绪、宗教热忱、服从性、有序性、觉察性、具象思维、自我控制、注意力保持、对新鲜事物的低水平兴趣,以及对图像与数字的创造性等。
短期对于血清素影响比较大的比如运动,比如光照,都可以让你心态平和。
睾丸素系统相关的特征,有对细节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