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测试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写给高效能产品经理的七个建议
TUhjnbcbe - 2024/7/2 21:39:00
治疗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628/k2ppdp0.html

本人曾做过5年大数据研发,也做了近5年大数据/数仓产品,目前在阿里云数据库团队负责云原生实时湖仓AnalyticDBMySQL版的产品规划、产品设计、产品上市等相关工作。

在过去一年,陆续面试了一些校招和社招的产品经理,了解了一些疑惑。也通过日常的工作观察到一些现象,发现了一些规律。

总结了7个建议,都偏软技能,不一定全对,但一定real。

可以串成一首打油诗:

《主动主动再主动》

第一印象很重要,

时间管理有技巧。

日常思考定方向,

面对争论不要慌。

好的事迹被看见,

你我终是同路人。

第一印象时间管理

1、第一印象很重要:乐观(心态)、靠谱(做事)、深度(思考)

乐观(心态):最重要的是心态,乐观地看待「不易推动的事」和「不太聊得来的人」,凡事不顺是正常的,顺是运气好。

举例:产品经理收到一个项目需求,如果立马找研发排期,通常研发都是以各种理由拒绝的。初级产品经理可能会因此觉得比较受挫,甚至形成「研发难搞」的心态。我觉得产品经理要乐观地看待“拒绝”,同时优化自己的工作方式,比如:按一定周期召开正式的需求排期会,减少临时需求对研发的打扰;需求必须进行深度分析,一方面更好地判断需求是否要接纳,另一方面也是让研发看到产品经理不只是个“路由器”,是真的投入时间在分析。

靠谱(做事):事事有反馈是最基本的,事事要闭环是努力要做到的,先从做好身边每一件小事开始。

我先举个小例子:老板找你帮忙定个会议和会议室,这次你保质保量完成了。如果找你十次呢,你能不能保证十次都保质保量完成?举例:研发找产品经理一起配合上线一个涉及到定价的新功能,需要产品经理在定价系统上配置定价模块,产品经理配置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定价系统“非预期”的问题,把问题反馈给了定价系统owner,然后就不管了。到了真正需要发布的时候,发现定价还没配置完,这就是典型的,不以目标为导向的“不靠谱”。

深度(思考):产品经理的规划,会影响研发未来几个月的人力投入,规划要经得起推敲。经常经不起推敲的产品经理,是很难被信任的。

举例:很多产品经理不是不想深度思考,是不知道怎么深度。建议通过userstory来辅助深度思考,去思考用户使用产品的步骤,思考达成「目标结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分支。同时,多用why-what-how去强化自己思考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2、时间管理有技巧:基于日历的提前规划

产品经理的工作,很多时候需要拉通各方(研发、销售、运营等),和被各方拉通。所以,日常的事务都会比较琐碎。

时间颗粒度:定义好聚焦做一件事情的时长,比如:0分钟/1小时。职场初期,可能需要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会议/事项,随着工作效率的提升,0分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时间颗粒度。(据说:王健林是15min,比尔盖茨是5min)

用好日历:日历中,不仅可以book会议,还可以book待办事项

多人参与的会议:通过日历,提前一周规划好会议,提前一周往往可以减少很多协调研发时间和会议室的开销。

独自思考的事项:在日历中book待办事项的好处是,可以提前按照优先级规划一周工作,到什么时间点就做什么事。类似于学生时代的课程表,没有同学会因为课间休息10min没有做完某件事情,影响下一节课的开始。

适当offline:最容易吞噬时间的,我认为是回复即时消息(IM),因为它会让时间非常碎片化。我始终认为,急事电话,非急事才IM消息。在一个时间颗粒度内,可以不处理IM消息,把处理IM消息的时间集中化(比如:每个小时的最后5分钟)。

提前准备,不要被动:只有真正把时间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最高效地进行安排。在相对空闲的时候,提前准备别人需要你给予的材料/协助,

举例:按周期提前梳理/更新产品上市GTM材料,不要被销售问到了,临时准备;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总结成FAQ,再次被问到时只需要发个文档即可。

思考观点

、日常思考定方向:心中装事,手中握笔

心中装事:最好的思考,是在没有思考的时候(吃饭、散步、发呆)。越是放松的状态,越能思考出正确的方向。思考在生活,落地在工作。

手中握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开会/交流/思考,都要及时记录,一方面是为了不miss信息,一方面写也是总结思考的过程。好的规划,都源自日常的点滴记录。

4、面对争论不要慌:不要快速妥协,也不要过分坚持

产品经理岗,是一个需要频繁输出清晰观点的岗位。所以,经常会跟因为不同的观点跟研发进行争论。面对争论不要慌:

不要快速妥协:一方面是为了校验你是否深度思考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多轮观点碰撞中,产出更优观点。

不要过分坚持:讨论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谁的观点对,是为了形成「最佳观点」,不要为了赢而赢。

研发关系

5、好的事迹被看见:你身上有光,我抓给你看

每一件优秀的事,每一个优秀的人,都应该被及时「看到」。除了帮研发主动申报部门级的奖项,产品经理还应该思考如何去主导发起一个“虚拟”激励机制,一个更贴合团队实际情况的及时激励机制。让研发被「看见」的同时,也提升产品经理的「无授权领导力」。

举例:XX产品研发人数较多,一个需求通常需要涉及到计算、存储、平台、前端等多个小组,通过建立「需求owner机制+优秀owner表彰机制」,让owner拉通闭环需求过程中遇到的风险问题,按月选出优秀owner进行点名表扬,作为研发负责人年度绩效考评的输入之一。

6、你我终是同路人:不打不相识,但没有永远的敌人

研发跟产品经理,虽说都是一条船上的兄弟,但因为配合比较多,所谓接触越多摩擦越多,难免会在需求内容/任务分配/进度跟踪等方面,产生一些分歧甚至争吵,我觉得都挺正常。但我觉得事后产品经理应该更主动/更高情商一些,去化解可能存在的一些“误会”。

今天,你树了一个敌人,明天,可能是一片,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反之,因为你的「主动和解」,获得更多的朋友和尊重。

主动性

7、主动主动再主动

我把主动性放在最后,我认为主动性是产品经理岗位最重要的一个习惯。产品经理岗位如果缺少主动性,那就会使得整个产品被客户或销售,以问题的形式驱动,修修补补,看不到大方向。

主动性是会有一种带动作用的,永远不要去要求协同方应该干什么,你干了什么,协同方自动会回馈什么。

跟主动性强的人在一起共事,别人会吸收到正能量,反之亦然。

举例:产品经理是个规划为主的岗位,规划这个词本身就隐含“主动性”。大颗粒的主动性可以体现在“规划季”开始前,日常主动思考产品方向,提前形成产品规划;小颗粒的主动性可以体现在发现一个产品待改进点,主动输出优化建议,拉通研发排期落地;再比如,我主动写这篇文章,总结的7个建议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最后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的话结尾,“想法产生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变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荐书时间

最近1年读了挺多产品经理相关的书,给大家推荐几本:

第一本《启示录:如何创建用户喜爱的产品》

怎么做出一个成功的产品,从设计、开发、管理、测试、运营等等方面都要考虑周到。书中例举了多个优秀产品经理的故事(谷歌的产品经理JaneManning、Adobe的产品经理LeaHickman等),来帮助初中阶产品经理更好地理解产品整个生命周期。

第二本《定位》

成功的产品定位,是产品成功的第一步。书中有一个观点我比较受到启发:“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第三本《金字塔原理》

上文提到过,产品经理需要频繁地跟协作方交流,输出自己的观点。使用“金字塔”的交流方式,会让交流更加高效和清晰。

第四本《亚马逊逆向工作法》

亚马逊是世界领先的企业,书中介绍了「六页纸备忘录」、「新闻稿」、「FAQ」等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值得产品经理在日常工作中尝试。

招聘:

阿里云数据库OLAP团队招募产品经理(P6-P8不限),如果你对数据分析技术(Spark/Presto/Doris/ClickHouse/ElasticSearch等)有兴趣,对技术商业化有热忱,欢迎加入我们,一起定义和打造业界顶尖的云原生数据仓库。

更详细的职位描述: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给高效能产品经理的七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