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测试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江东时评招聘慎用性格测试
TUhjnbcbe - 2024/7/13 20:49:00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不少求职者反馈说“笔试、面试都过了,性格测试却没通过”“测评结果显示我忧虑指数高,不适合这份工作”。在求职论坛上,不少人分享了自己因性格测试未通过而惨遭用人单位拒绝的经历。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时加入了性格测试环节,目的是尽可能做到人岗匹配,防止因求职者性格不合或抗压能力不足,难以胜任岗位工作。这不难理解,因为性格和职业确实存在一定关联度,比如,外向型求职者更适合与外界沟通交流,内向型一般更适合细致、严谨的工作。此时,在一些对性格倾向有要求的岗位来说,适度运用性格测试辅助招聘,能够更好促进人岗匹配。

性格测试的实质是将个人性格分解成几个维度,并分别体现在试题上,测试者通过答题呈现其性格特征。以MBTI测试为例,它将性格分成注意力方向、认知方式、判断方式及生活方式4个维度,每个维度生成两种对比类型,排列组合后产生16种由四个字母组成的不同的人格类型。现在,性格测试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甚至滥用,在一些岗位招考中,性格测试还被分出了三六九等:善于思考的INTJ性格处于顶端,具有奉献精神的ISFJ性格则处于“鄙视链”底端。

这类做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一个人的性格是相对复杂的,是理性而独立的INTJ、竞选者型人格的ENFP,还是指挥官型人格的ENTJ、探险家型人格的ISFP,都是依靠几十道“二选一”的测试题,无疑是将人的复杂性格简化为机械判断,其测试结果未必能够精准反映求职者性格、窥探到一个人性格的本质,并且测试结果受到当时答题状态、心情等的干扰,容易出现一定波动。况且,现在有机构捕捉到了“商机”,开始对求职者进行培训,这很可能让更多求职者在测试中学会伪装、表演,导致结果产生一定欺骗性。

个人性格受限于家境、经历等因素,同时也有与生俱来的因素,企业如果过度依靠性格测试,不仅涉嫌就业歧视,对求职者不公平,还有侵权风险,例如部分企业可能在“有时候我也讲别人闲话”等测试题中侵犯应聘者隐私。也正因此,性格测试自被用于招聘时,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就被接连质疑。

员工招聘,要坚守严肃性和公正性,不能简单将测试结果等同于复杂的个人性格,更不能简单将性格与能力划等号。毕竟,每种性格都有其优势,员工招聘还是要在满足岗位需要的基础上择优录取,不可动辄“加试”。

(韩宗峰)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东时评招聘慎用性格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