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个人都有被理解的渴望,也有被洞悉后的恐惧。
朋友们在知道我专业是心理学过后,联系我的大都是问:有没有什么测试来给我测测啊?
在心理咨询机构上班后发现,释梦,沙盘,图画心理学都是很热门的课程,每次一开课还没宣传就已经爆满了。
大家都很奇怪,不,很惊奇,怎么就通过一幅画,一个梦,一个沙具,就知道这个人的性格特点,甚至是职业爱好。(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很多宝宝觉得心理咨询师看着他们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吧。。。)
自己从初中开始做过的大大小小的测试,从选一个图片看你最近的生活状态到测你黑暗属性到专业的心理测验量表SCL-90,MBTI这些测试都试过。
而且很棒的一点是,有些小测试是可以记住且用在自己的人际交往中,很吸粉的哦。
所以最近打算学习图画心理学,才不是为了在交往中装逼,主要是为了提升技能哈。
话题回来,我们来聊一聊在测试中我们获得了什么?
“哇,原来我是这样的啊!”
“嗯嗯,很准呢,我当下就是这样。”
“给朋友看看,可以多了解一下她。”
“感觉又多了解自己一点了呢!”
与其说是对做测试欲罢不能,不如说是了解自己乐此不疲。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了解自己,当处在分叉路口,当遇到重大事件,我们越急切的想知道,我自己真的想要什么?
我应该选择什么才不后悔。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就是自我分析,接受长时间的心理咨询来不断的了解自己。
很多的来访者咨询的目标也有“我希望更加了解我自己,想更好的成长。”
我们常说,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遇到理解。
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
02
如何来更好的了解我们自己呢?
心理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自我觉察”,作为21世纪的必备生存技能之一,美国组织心理学家TashaEurich将它的核心定义为一种清晰地认识自我的意愿和能力。
这种意愿和能力包括了解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别人眼中的我们是怎样的。
一个清晰的自我觉察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定,有更好的职业发展甚至是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先了解一下自我觉察常见误区:
自省=自我觉察
思考自己与了解自己这两只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因为,自省常常停留在一种依靠逻辑的、理性层面的思考。
但许多时候,看清真实的自己是极需依靠情绪和内心感受的。有问题的并不是自省这个行为本身,而是不正确的自省方式。
错误的自省不仅使我们的自我洞察不增反减,还给我们造成一种“我很了解自己”的错觉。
误区二:比起别人,我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你的伴侣也许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心理学家TimothySmith在对对夫妇的一个心脏疾病的研究中发现,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攻击性,易怒性和好辩性的评价都远不如伴侣对对自己的评价准确——只有伴侣对他们身上这几个心脏疾病预测因素的评估,能够预测出他们患病的概率。
不仅如此,就连和我们并不熟识的人,也常常能给出准确、客观的评价。
在DavidFunder的研究中,亲近的人和普通的熟人分别对同一个人在约70种人格特质上进行打分。
结果发现,两组人的答案高度重合,且都很准确。
提升内部自我觉察的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