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本人没错了
文/凉爽
近日,“依赖型人格的九大特征”也上了微博热搜。
1、频繁地吃同样的东西
2、喜欢的歌会循环直到彻底腻掉
3、花钱大手大脚,不善理财
4、不被逼到绝路上就不工作
5、口头禅是:好累、好困、好麻烦
6、讨厌往人多的地方
7、不善于跟长辈沟通
8、会对很好的朋友毒舌
9、严重认生
不善言辞,独立不喜欢麻烦别人,心软又不好意思拒绝任何人,害怕失去还恋旧,想谈恋爱却找不到人来谈,永远不会改变……
太扎心了,感觉每一条都在说我,这绝对是我本人没错了。
网络上的测试不可信
星座网:测试你的依赖性有多强?测测你的依赖度?测测你的依赖心有多重?爱情测试:你对Ta是喜欢还是依赖?趣味测试:你依赖成宅了吗?你对爱情的依赖度测试……
一搜“依赖测试”,出来的都是各种各样的趣味小测试、星座小测试、心理小测试。它们往往是假设一个场景,再用模棱两可的答案引导你去回答。这类测试又不同于测验量表,测验量表是经过临床研究和多次实验的,可以运用在专业领域,比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韦氏智力测验量表、瑞文智力测验量表等等,都是用于专业评定和测量的。
关于测验量表,心理学还有一个分支——研究心理测量的学科,还会有很多专业书籍,比如《心理测验与常用量表》(年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还记得之前风靡朋友圈的“左脑右脑测试”吗?不久已经辟谣:据某科技公司的程序员陈先生破解游戏发现,游戏中出现的大脑年龄答案都是随机的。多年从事脑研究的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沈政说明人体大脑不存在左右分工的问题,一般高级的心理活动都是左右脑协同操作的。
这里要说一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指的是人们倾向于将多种模糊的人格特征描述认定为是对自身的准确描述。尽管自己并不是这类特征的人。它反映了个体对一般性、非精确描述的高度的自我认同趋势。
巴纳姆效应最早在星相学中被发现。在运用星象占卜时,首先占星师取得占卜者的生日,占卜师运用自己拥有的星象和星座知识,对占卜者的人格特征进行描述,让占卜者对这些描述与自身特征的对比。
所以,这些小测试并不靠谱。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对一些小测试总是觉得“每一条都在描述我”,其实测试结果放之四海而皆准。
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得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的性格并不是依赖型人格障碍。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主见、犹豫不决,凡事都想别人替自己做决定,不喜欢独处,就觉得自己是依赖型人格。
以下测试可以帮助您从专业角度看待依赖型人格。
测一测
依赖型人格障碍
需要他人照顾的欲求过分强烈,导致顺从及依附行为,畏惧分离。于成年早期发病,有多种不同的表现。至少表现下列中的5项:
1、如果没有他人的大量的帮助和保证,便难以做出日常决定。
2、需要他人为其生活的大多数主要方面负责。
3、难以表示对他人意见的不同看法,害怕失去支持或赞成。(注:不包括对惩罚的现实性恐惧)
4、难以自主开始新计划或挑战新事物(对自己的判断缺乏信心,而非缺乏动机或精力)
5、愿意不遗余力地争取他人的照料和支持(甚至为此主动去做会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
6、由于过度畏惧无法照顾好自己,独处时感到焦虑或无力。
7、在一段亲密关系终结后,迫切寻求另一端关系,以便确保有人照顾自己,支持自己。
8、不现实地沉湎于因被人遗弃以致不得不自己照料自己的恐惧中。
——摘自《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修订版)》
成人圈里长不大的“孩子”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症状因人而异,它有两种较为极端的表现形式——“婴儿型”和“奉献型”。
“婴儿型”是被动的依赖,多数人生活能力低下,大程度依靠别人帮助。“奉献型”的依赖型人格障碍属于主动的依赖,他们有足够的自理能力,他们更加不愿意单独生活,更愿意听从别人。更可怕的是,他们更容易被利用。
▼
灯光再亮也抱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