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曾经说过:人生是一面镜子,我们梦寐以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中辨认出自己。
那么,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可以说,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长相、不同的脾气、不同的性格。
我们的性格也就是本书所说的个体的人格,很多心理学家都曾对不同个体的人格进行分类,有些是通过生物特点,即人的血液和体型进行分类,这种叫做类别分类。
还有些是通过不同的维度去划分,按照某种特性去进行分类,这种就是维度分类。维度分类下又有各种类型的人格测试,把人格又细分为多种类型,我们对人格也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这本《无处不在的人格》里,两位心理学家通过真实的案例和专业的学科知识,向我们普通人详细介绍了多种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和人格障碍者相处,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在生活中出现的人格障碍问题。
01为什么要对人格进行分类?
在这本书里,两位心理学家为我们详细讲述了12种人格障碍类型,当然,这些人格障碍类型并不能完全概括所有人的人格特质,有些人甚至可能是两种或三种的混合型。
在心理学家看来,对这些人格进行分类,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观察病人的反应,并为病人提供对应的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术有专攻、对症下药。
用气象学的一个现象打个比方:每个地方的天空、云朵都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光线下,在微风的吹拂下,云朵都能变幻出不同的景象,气象学家们通过观察和分类,把这些云分成了四种类型,分别是积云、雨云、卷云和混合类型的云。
通过这简单的四种分类,我们就可以准确地描述出当下的天空和云朵。
而人格分类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云的类型来掌握天气的变化,同样也可以通过了解人格分类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人格障碍问题。
02强迫型人格的利与弊
书中介绍了很多种人格障碍类型,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强迫型人格。
就拿我们熟知的夏洛克·福尔摩斯来说,他身上就具备强迫型人格的一些特点:热衷细节、喜爱分类、理智冷静、人际关系淡漠、完美主义……
强迫型人格大多都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做事都喜欢井然有序,执着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规则做事。他们通常很难表达热烈的情感,对外都是无动于衷、很冷漠的样子。
但是有时候,把强迫型人格放在适合的位置,他们高度的责任心反而会是团队制胜的法宝。
很多人都会把强迫型人格和强迫症混淆在一起,其实,这两者并不能完全混为一体。
事实上,在不同的流行病研究结果中显示,强迫症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不是强迫型人格,而很多强迫型人格也不一定都是强迫症。
书中说,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的分类,如果每天花在强迫性行为和仪式性的无用行为上的时间超过一小时,就可以诊断为强迫症。
这样看来,现在很多自称为强迫症的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强迫症。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强迫型人格吗?我们可以来参考一下后面的问卷调查。
03你是依赖型人格吗?
说完强迫型人格,我们再来说说依赖型人格。
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每个英雄的身边都会围绕着一个依赖型人格者,一强一弱形成互补,比如堂吉诃德与桑丘、唐璜与莱波雷洛、福尔摩斯与华生……
这些依赖型人格者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让自己安心,大多数情况下都习惯让别人替自己做决定。他们总是给别人当配角,内心不自信,常常对自己的价值产生疑惑,有时候甚至会通过牺牲自己来使团队胜利,并从中获得安全感。
如果你是依赖型人格者,从书里你能找到诱发依赖型人格特征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某些家长的行为、教育方式,也可能是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
如果你身边有依赖型人格的人,你应该做的就是帮助他提高他的主动性,鼓励他扩大交际圈,在他遇到问题时,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告诉他具体的想法,然后再给出回答。有时候你甚至可以反问他问题,向他寻求意见和帮助。
04写在最后
当然,这本书中提到的人格类型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打开这本书,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阅读。
这本书的专业性很强,但是内容并不是很晦涩,非常适合我们日常当工具书来使用。
每个章节后面还有对应的问卷表格,通过自问自答,我们也许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思考自己的人格类型。
人格无处不在,了解人格,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调节自己,不让人格成为自己的障碍。
人格不分好坏,了解人格,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人,用更恰当的方式对待人格障碍者。
无处不在的人格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33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