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考生又如何提升认知,择适合自己并且更利好就业的专业呢?
一、年前6火的专业预测
开门见,直接上预测前6:
1.专业任选;2.人工智能;3.微电子或集成电路;4.临床医学(5+3)和定向临床医学;5.电气工程与自动化;6.思想政治教育或马克思主义理论
1.大类招生、不分专业、大三分流、交叉双学位、直博大可能的专业最火
昨日已剖析了一众高校今年纷纷使出的大招,无不是直击家长、考生心中最急切的渴望:
专业选择可以尽量无脑没压力。专业选择待大二或大三来选择更清晰
小而精、大师、院士直带,享受高水平实验室、平台、出国出境交流、奖学金恩宠
试验班,符合条件可以直博,甚至弹性学制
比如东南大学今年扩招50%的工科试验班,和新增的未来机器人专业,都是提符合条件%直博。
然后重交叉,推出3个全新双学位,比如医学影像学+人工智能(强强联合)、金工程+统计学(拯救金融专业)、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医学与工程(其实算拯救医学检验技术这个专业)。
之前的6个双学位都是这个调调:日语+电子信息工程(拯救日语);经济学+能源电力工程(ESG的考虑,碳中和考虑?);会计学+人工智能(会计学趋势,强大会计学);法学+网络空间安全(考公双保险?);生物科学+计算机(生物信息学倾向?其实等于挽救生物科学);英语+信息科学(拯救英语专业)。
浙江大学同样是如此。
与南大类似,实施AI+,面向所有学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程群,面向各学科专业开设分层次的AI+X学科交叉课程群。
在打造图灵班、机器人工程、数字法治卓越班、智能财务班、数字金融、商务大数据分析以及竺可桢学院基础拔尖班、混合拔尖班等特色班级基础上,新增了系列交叉复合招生专业,拯救文科类专业。
新设涉外法治(英语-法学)、德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法语-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双学士学位项目,三个都在拯救外语类。
中大博雅学院为什么一直高分不下,也是因为大三才分流专业。
南方科技大学为什么这两年备受家长喜爱,其中直接原因就是:专业任选(除掉今年中外合作专业)。
这也是大学,甚至许多和双一流大学血拼最激烈的地方。
不信看看苏州大学的。
新增三个“拔尖创新班”单列专业组招生——汉语言文学拔尖创新班、化学拔尖创新班、药学拔尖创新班,都是直博。
学制采用“3+1+4”模式前3年完成本科课程学习,第4年是本科到博士研究生的过渡阶段。
在年新增“金融+计算机”、“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年新增“会计学+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生物制药”基础上,今年继续新增“工商管理+纳米材料与技术”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在重点大学区间,甚至个别实力四非大学区间(比如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试验班、不分专业、直博、交叉学科年或是最火的专业。
2.计算机专业或难以再现过去10年来的辉煌,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智能
要说过去10年来最热的专业之一,计算机当仁不让。
毕竟相对于普通人而言,计算机和金融专业一起,一直都是高薪的“玄冥二老”。
但是,在年开始,互联网产业史诗级低迷,诸神陨落。
在经济结构转型期,很多行业都将重塑,互联网产业也面临洗牌,需要获得新的生机。
这个时候,从业人员过度饱和,但急需改变整个互联网世界的新科技、新顶尖计算机人才的渴求又不止。
很多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纷纷选择求稳考公考编,挤压了四非大学的生存空间。
从前方调研的情况来看,四非大学计算机专业生存空间岌岌可危,很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目前就业率非常惨淡。
因此,年的计算机专业,除掉C9级别的大学+计算机学科评估A的大学+计算机特色强的的大学(如北邮、西电)+强特色的四非大学或新型创新型大学(如上科大、杭电、深大、深理工),恐怕很难重现年的辉煌。
计算机专业热门程度恐怕要让位于人工智能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南大、浙大等华五强校和东南大学等实力高校,甚至西浦(西交利物浦大学)都在探索AI赋能教育。
就知道人工智能有多火了。
恰逢人工智能这场火,年估计会更旺。
不仅如此,许多本科高校,甚至专科高校都纷纷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这个专业又最容易让Z时代的年轻人喜爱和熟悉。
但是人工智能岂是一般高校,一般学生能学好,本科就能找到好工作的?
后续具体建议会给出。
3.半导体芯片类专业:微电子+集成电路
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衡量一个城市潜力和实力的最好指标。
比如深圳公布的20+8产业集群。
未来最有发展潜力、最有抱负的高校,自然也是瞄准这些领域。
芯片关乎国运,芯片是工业的血液,是电子产品的心脏。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或许是数字化升级;数字化的硬件底座就是半导体芯片。
很多城市开始纷纷布局半导体产业,比如厦门、珠海、福州、东莞等,就业质量也可以。
理工科学生也很容易被这个名字所吸引,今年的热火程度预计第3。
4.临床医学5+3和定向临床医学专业逆势热门
求稳是主旋律。
志愿从事医生职业,或是不太兴趣医生工作,却又被迫可以接受的考生,今年恐怕会更多人挤进来这个领域。
当医学的,临床医学直博肯定是首选。
教育部的至少14所临床医学类直博的高校(1说是15或16所,南京医科大学9年制天元班,不在教育部名单,但是教育部也没有明确否定),肯定热火。
比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武汉大学医学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等。
天津医科大学本硕博临床医学(5+3一体化,朱宪彝班)也于年获批招生。
次火的是5+3直硕的临床医学大学,比如重庆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等。
而更火的恐怕还有五年制定向临床医学(专科部分3年制是超火)。特别像广东、江苏、浙江三省,定向医疗卫生虽然指向基层和农村,但是在就业形势越发艰难的形势下,只怕抢破头。
5.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可能井喷
这个是今年笔者听到家长问的的、大家讨论的比较多的一个专业。
确实,从前方来报,去电网、国企或风电企业的就业情况整体尚可,而且从、行业顶尖高校到三本,甚至部分专科,都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
这个专业,恐怕今年会特别拥挤。
6.文科类:思想政治教育或许能与法学、汉语言文学三足鼎立
法学、汉语言文学绝对是文科类考生首选,也是考公热门专业。
不过今年,个人预测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将能和法学、汉语言文学几乎同热度的程度。
也即是说,法学、汉语言文学今年将略微降温。
其实,思想政治教育也属于法学大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一般授予法学学士(少数也有教育学士)。
开设这个专业的大学除掉师范类院校外,还有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
华南师范大学年广东这边,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专业组已经飙到了物理分(排位)、历史分(排位)。
这个专业的前景:既可以考教师编当中学政治老师,也可以考公(机关党委、文化系统、宣传系统、监狱系统等),也可以向上读硕,到大学考辅导员(需要硕士+党员+学生干部经历)或宣传系统行政人员;更可以读博,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讲师,目前这个领域的要求尚还没有那么卷,而且各公办高校需求量都不低。
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是主旋律。
二、年高考志愿填报推荐的专业和如何择校
重申一遍,任何一个人未来的成功从来都不是靠高考志愿填报选出来的。
志愿填报只是人生又一个重要抉择;
只是在专业选择或说学校出身+专业组合空前重要的年,专业重要性被放大了。
因此,选择专业和学校原则必须先说明(其实也是最新对城市、学校、专业三者如何抉择的新思考):
大学的选择、专业的选择从来都是要遵循内心,是学生感兴趣(至少是能接受),符合家庭期望,符合学生能力特点和性格倾向的,所选城市符合家庭心理期望和产业重要集群地,所选专业最起码就业能有饭吃的。
下面是干货:
1.认知准备
家长和孩子在志愿填报前要有大量的认知准备,知己知彼。
准备什么呢?
(1)性格测试,MBTI可以作为参考;
(2)所感兴趣的专业的介绍,所学的课程,视频介绍,如果有资源,问下在职人员这个领域的方面的介绍,比如医学影像学,是要什么学历,能做什么?
(3)这个大学的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就业质量报告、特色专业、保研率,是否有潜力进入下一轮双一流等
比如广东工业大学为什么第五轮学科评估控制科学与工程能够拿到A-,跻身国内前20,与华工平级。本科阶段,就通俗的叫自动化。那广工自动化,如果可以接受,排位适合,那为什么不可以选呢?
长安大学的桥梁专业是特色专业,虽然不感兴趣,但若可以接受,毕竟家里经济一般,希望最起码找的到工作,那长安大学的桥梁工程刚好就是就业质量比较有保障的。那为什么不可以考虑呢?
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通俗的叫精密机械,就业方向航空航天、电子制造、生物医药领域)最牛,安全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比较特别,专业孩子可以接受,为什么不可以考率呢?为什么得挤在省内的不感兴趣的专业呢?
(4)重点实验室平台、企业孵化能力、出国出境数据、经费情况、是否重视学生
这个最好的体验就是开放日,直接去现场体验。
南科大、广以的校园开放日每年都有。
最新的深理工,为什么我个人看好?
是因为它的重点实验室配套、交叉学科能力、孵化企业机制,前期先进院联合培养学生的基础,以及第一届毕业生说包高质量就业的承诺。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现场看看。
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为什么如果气质符合,可以信赖,是因为他们出国出境数据出色,值得信赖。
(5)看权威第三方机构就业数据
以下两个数据或许能够家长和考生最直观的专业选择。
如果比较懒的家长,其实理工科的,按照这个表来选,再结合孩子性格测试,和前期了解工作,基本八九不离十了。
下图很早就流传了,虽然真实性存疑,但的确有一定参考性:
很可惜的,文科类由于统计难度相对较大,数据不一定准确(因为人文社科类不少是在体制内,不一定会透露准确工资数据)。
2.计算机专业,没有重点大学背景或特别出色的,谨慎选择
上面分析计算机专业的热度就已经谈到了当下的形势。
当高校计算机专业纷纷转向涌进体制内的时候,四非大学计算机毕业生的生存空间非常狭小。
因此,没有强工程以上(或计算机评级没有B-以上的),没有出国出境数据亮眼的中外合办,没有计算机特色的四非大学,比如杭电、深圳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没有潜力股如深圳理工大学的,尽量别选了。
除非是非常感兴趣或很有天赋的,比如信竞成绩。
原因很简单:也要考虑吃饭。
3.人工智能专业虽好,但需顶尖大学,拼硕博
马斯克曾说:机器学习的本质其实就是统计。
但是要说机器学习也好,人工智能也好,可不是随便一所大学就可以培养好的。
研究内容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
没有好的平台和顶尖大学师资,普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很难出彩。
下面是人工智能专业的评级:
结论是:没有强工程以上,或人工智能产业比较突出的城市的大学,比如深圳市、杭州市、上海、南京等所代表的深大、深职大、深技大、杭电、浙江工大、上海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谨慎选择了。
4.半导体、微电子、集成电路类同样看牌子
和人工智能类似,半导体类专业同样重视学校平台。
没有顶尖大学或半导体产业突出的城市所在的实力大学,谨慎选择。
当然,与人工智能相比,这类专业找到工作的可能性还是大很多的。
如果是定位为半导体产业低端的部分的产业工人,找到份养家糊口的工作目前来看还不难。如果是这个定位,实力原二本的大学,所在城市有布局半导体产业,也可以考虑。
而要选好半导体、微电子相关的好的大学,有一个简单粗暴的参考,那就是教育部28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我们从其他数据也能看到半导体产业依旧有吸引力,员工人数激增。
5.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不太挑出身
前文预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今年会火,是基于近2年大量的招聘名额。
可以看看广东电网这边的录取数据,就知道这个专业需求量有多大了。
个人为什么推荐这个专业,是基于这个专业,从专科到,似乎都有不错的着落。
6.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两个老牌专业依旧中规中矩
从上文麦可思届的毕业生质量来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两个专业表现还是中规中矩。
从制造业升级的趋势来看,目前这两个专业的的确还有不少的需求量(上图的年年度新增员工人数来看,机械也是有不少),考生如果可以接受,这两个专业都可以选择。
具体两个专业第五轮学科评估数据大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