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10/9 9:26:00
经常有读者私信,诉说自己的职场迷茫和困境,不知道要不要跳槽,不知道要找什么工作。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过,其实很多迷茫都是因为懒!懒得去了解职场世界和行业市场,懒得去了解自己,更懒得去有效匹配这两者得出结论,因为需要思考。所以你什么也不知道,你不迷茫谁迷茫。有句话说得好,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所以很多人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投简历、面试,即便拿到了offer,也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去,该选哪个。一边浪费时间精力,一边持续迷茫。不如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下,到底什么工作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理想型。比写简历和面试技巧更重要的,是找到你的目标职业。知道你要去哪儿,比怎么去更重要。求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决策过程。而所有决策都应该遵循:先搜集足够多的信息,将信息归类、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所以求职者应该“先认知,再选择”。而现实中,我们却总是“先选择,后认知”。很多人如盲人摸象,在择业上毫无章法,非常迷茫。有不少人其实连职场中到底有哪些具体职业都搞不清楚,又何谈“职业选择”呢?某职业咨询机构数据显示,至少60%的案例都是由于职业信息的缺失导致的所谓“迷茫”。第一步,建立职业认知,收集完整的职业信息求职前,先沉下心来收集完整的职业信息。为了尽可能全方位地了解一个职业,为我们要学会把职业“解剖”。职业认知专家宫宇经过多年咨询经验的积累、反复的调研、频繁的业内访谈与记录,摸索出一套“职业解剖法”。也就是将看似不可能被量化的“职业”噶爱念,设定出可评判的客观标准出来。那职业到底可以被解剖为哪些部分呢?我们通常会将职业解剖为三个部分,统称为“职业三要素”,分别是:职业条件、职业状态和职业价值。下面我们来逐一解释。1.职业条件也就是该职业赋予你的可量化的回报。比如薪酬的多少、头衔的大小、管理的权限、负责的区域、工作的环境、工作地点的远近、年家的长短、是否有股权期权、福利是否多元丰富等。这里的职业条件是站在求职者的角度,评定一份工作、一个职业是否可以满足个人硬性需求标准的。它不同于企业方提出的“任职条件”,后者是为了达到该职业的考核标准,求职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职业条件都是可以被量化、被宴征的部分,不会因为个人暂时感受性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判断一个职业是否符合期望,首先就会从“职业条件”来判断,它是最能影响我们的只管因素,也是我们最应该向专家或职业顾问主动收集的信息。然后客观记录、定期汇总并分类。过程中,剔除那些明显不符合自己条件期望的职业。关于职业条件的部分维度2.职业状态所谓职业状态,是指由于职业特性的不同而带给人们长期的、持久的状态影响。包括压力指标:如加班频次、出差天数、职业成功交付周期等。有些职业看起来非常光鲜,比如投行人士。但实际上,投行也并不是一份完美的职业,单凭它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和长期的出差周期,就会让许多求职者难以接受。又比如,向广告行业的创意总监、软件项目经历等,交付周期短、交付压力大,长期下来也会对人的状态产生一定影响。职业自驱性指标:重复性任务与创造性任务的比例、职业队专业资质更新的要求、平均晋升周期等。它揭示了一个职业的活力,而且得到其数据化和事实化的统计也相对容易些。有些特定职业,比如记者、创意人员、公关经理等,其职业职责里就客观存在必须要进行创造的部分。律师、医生等职业,算是典型的对专业资质要求高的职业,需要不断学习,随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人往往投入的越多,对该职业的认可度和依赖度也越高,所以其状态评分也会随之提高。心理建设性指标:处理冲突事件的频次,缔结共赢局面的机会,职业风险等。比如解决冲突频次的指标,对应的如调解员、客服等职业。它们每天都在经历大量的冲突事件。长期从事该职业的人,会更期望得到家庭的温暖,或其他良好人际关系的排解。缔结共赢局面,如是市场经理、销售总监等,其职业的根源属性指向“共赢局面”比较多,更容易缔结职场人脉。职业状态的评分仅仅是一个参考,试图用一种可视化的指标来表示某些职业的特定状态。但至少可以为你全面了解一个职业,提供一个评价体系。其意义在于:我们在选择一个职业作为发展方向时,不仅要考虑到条件是否被满足,更要思考一下这个职业带给我们长期状态上的影响自己是否可以接受。每个行业里特定的职业,都会体现出它对人们长期状态的深刻影响。职业状态的部分维度3.职业价值这个概念最容易理解但却最不容易评估。所谓职业价值,是指该职业在单位事件内可以积累到的职业资源。什么是职业资源呢?简单来说,就是在职业中能够变现的能力要素和优质人际关系的统称。所以,你需要检验的就是:该职业到底能为我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积累到什么。如果用公式表示,就是:职业价值=时间*(能力+人际关系)那具体到实际工作中,有哪些标准可以被我们选取作为参考依据呢?比如:任职条件、工作多样性、能力积累条件、同事平均学历、外联人群层次、接触跨级高层的频率或机会、发展路径选择权限、职业稀缺度、行业前景等。职业价值的部分标准列表及解释梳理职业价值的标准,并非要为每个职位明码标价,而是期望从不同角度去解剖一个职业,对其日常可能发生的状态多一层体验。对于职业条件,先满足当下的需求。对于职业状态,愿意为理想中的未来承担些什么。对于职业价值,明确希望达到的未来。第二步,建立自我认知,完整地认识你自己“先认知”的概念也包括对于自我的认知。常常收到读者的信息,现在的工作不喜欢想辞职,又怕辞职后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该怎么办?想有一份真正热爱并且有前途的工作,但是不知道做什么,感觉很迷茫。“不喜欢”、“很迷茫”只是一种情绪,情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喜欢又有前途的工作到底在哪里呢?据调查显示,80%的人并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优势是什么。这时,可以采用冰山模型,帮助你做好职业选择和定位,摆脱迷茫。冰山模型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来的,它全面地描述了一个人的个体素质要素。1.知识和技能冰山模型从上到下有很多要素,最上面的要素是知识和技能。知识就是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认知和经验,比如营销知识、项目管理知识等。这跟你大学所学的专业、常看的书、从事的工作、业余爱好都有关系。技能是指你所具备的某项专门技术,比如开车、编程、制做PPT等。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是可以后天习得的,也是非常显性、容易看出来的。所以,我们称为冰山上的部分。2.能力冰山模型中间的要素是能力,或叫通用能力、可迁移能力,比如学习和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相对与知识和技能来说,能力高低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比如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到底如何,很难通过几道题目来考察,而需要看他在处理很多问题时候的表现。能力和知识技能最大的区别在于:知识和技能属于特定领域,而能力则更多是通用领域。比如,知识会分营销、管理、金融等,但是像“沟通”这样的能力,是适合任何领域的,一旦掌握,是能够迁移的。3.价值观冰山模型最底下包括价值观、性格特质、动机。这些要素在成年之后很难被改变,它们会受基因、家庭教育、童年经历、成长环境等的影响。价值观是你判断事物的标准,通俗讲,就是对你来说重要的事情。比如说,当你择业的时候,当前薪酬和未来前景产生了冲突,你选择哪个、放弃哪个?在工作和家庭产生冲突的时候,你会选择以什么为重?如果你在工作中经常陷入矛盾和纠结,对所做的事情很难发自内心地认同,很可能就是价值观不匹配,比如公司为了赚钱让你过度包装产品,你觉得这对用户不诚实。4.性格特质性格特质是个人的性格和行为偏好。比如,你是偏内向还是外向,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