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里总是有一些孩子每天因为各种鸡毛蒜皮或者无关痛痒的小事向老师告状。有时候他们的告状内容都让你哭笑不得。
“老师,有人打我!”“谁打你?”“我不知道”
“老师,乐乐在外面用雨水洗头”
“老师,他抢我的玩具”
你知道孩子告状行为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吗?老师又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告状行为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为什么总有孩子喜欢打小报告,如何从源头减少这种行为?
告状的本质是什么?某幼儿园在大颗粒编程积木课堂上,乐乐刚搭建好积木,在原本静态的大颗粒积木造型中融入电机、彩灯、扬声器、变阻器、传感器等功能各异的电子模块,准备结合巧智绘配套的编程卡片测试模块和积木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指令执行程序。但是小伟看到后直接把乐乐的积木抢走了。两人开始大打出手,于是,一旁的小美看到立刻跑过去向老师说:“小伟抢了乐乐的玩具”
这里小美看到同伴发生了冲突,向老师陈述了自己理解的事实,这就是普通的师幼沟通的场景。所以小美希望能通过老师的介入,帮助自己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
所以从这个案例中来看,小美的行为并不能算作“打小报告”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正常的师幼互动。孩子选择告知老师这个信息也证明了孩子对老师是信任的,认为老师可以帮助自己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有时候面对孩子的告状我们也要放平自己的心态,当老师理性看待孩子的“打小报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