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是坑,比如,被人翻出布满油痘的青春期发福照,一身尴尬。
就算是明星,也有杨颖那样,去医院开未整容证明的尴尬事。
好在,变美并不难。有人大胆翻出过去丑照自黑,只为记录成长轨迹。但外表只是一面,另一个更加“”的问题是:你是否还是当年那个蠢蠢的家伙?
我们知道,有句俗话叫:三岁看老。
社会上,经常,会有人,一本正经,坚定不移地讲一些道理。比如,吃转基因会致癌。
实际上,吃转基因可能只是会让有机族生气而已。
在三岁决定人生的问题上,好在,有人在努力思考。
《心理学与衰老》(PsychologyandAging)杂志上,刊登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性格研究成果,让我们不会生无可恋。
原来,人14岁时的性格和77岁时的性格之间,基本不存在任何相关性。也就是说:我们最终都能不再像中学时那样腼腆笨拙,虽然可能得需花上63年(不值得吗?)。
年,在苏格兰进行了一项调查,老师们受邀填写调查问卷,评估1,名14岁的学生。问卷根据6种不同的个性特征分别填写,包括:自信、毅力、情绪稳定、认真尽责、独创性和学习欲望。最后将所有结果综合起来,得出一个“可靠性”总体评价。
年,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开始寻这1,名青少年,当然如今他们都已是古稀老人。
在找到的人中,有人同意再次接受性格测试,并选择一位密友或亲人对其进行6项特征的评估。
结果令人惊奇。
传统认知告诉我们,自我与生俱来且相对稳定。虽然每个人都会因为环境和经历的改变而渐渐改变,但我们更倾向于相信:核心本质永恒不变,至少能在起伏的人生中找到宿命。
这一认知已经被此前两项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性格研究肯定过。
年,一项针对名中年男性的调查发现,在成年后的30年间,他们的性格特点存在中等到高等程度的稳定性。
年,一项跟踪名夏威夷人长达40年的研究得出结论,人在诚实坦率、认真尽责和性格外向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但将时间跨度继续增加后的结论是,人类并没有那么坚定。“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在这63年间,在6项性格特点及其潜在根本因素’可靠性’中并不存在显著的稳定性。”研究人员写道。
人的性格真能在一生之中发生巨变吗?
《英国心理学会研究文摘》(theBritishPsychologicalSocietyResearchDigest)则刊载了一份针对爱丁堡大学研究报告的分析文章,指出该研究存在几个潜在的方法论错误,其结论无法服众。例如:老师对学生的评估可能受学生的学业成绩影响,有失偏颇;而且1,名青少年中同意参与后续调查的人数很少,样本量不具说服力。
不过,我们不妨把这些研究成果视为可变性的佐证,要么带着沮丧,因为你已经天注定;或者带着兴奋,毕竟没人能预测80岁的自己会是怎样一副模样。
这么看来,编编我当然果断选择后者,毕竟一眼望到底的人生谁都觉得无趣。倒不如保持着新鲜劲儿,期待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