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测试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人生而不同,又何必求同由天生不同
TUhjnbcbe - 2024/12/16 19:34:00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细想一下,人与人之间明明有着相同的大脑结构、身体器官,但面对同一件事情的反应,却如此不同。如果人类大脑也像机器一样规律运转的话,会不会遇到同样事情时反应一样呢?

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大脑生而不同,为什么不同呢?答案就在《天生不同:人格类型识别和潜能开发》这本书里。

这本书集合了一家三代人的研究成果,作者伊莎贝尔·迈尔斯(IsabelBriggsMyers)是美国心理学家,终其一生都在观察、研究和测试人格类型。她因发明了迈尔斯-布里格斯人格类型测试表(MBTI)而被认为是人格类型测试领域的巨人。

本书的前提假设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资禀赋,有自己最舒适的认知方式和心理工具。虽然我们每个人的大脑构造和心理机能都基本相同,但在面对具体的任务时,不同的个体却倾向于选择某种(或某些)特定的心理工具对任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正是这些各不相同的偏好和习惯形成了我们各不相同的人格类型,使得我们与某些人非常相似,又与某些人截然相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都带给我们那些不一样的地方。

01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

有时候,明明很简单的事情,但我们却怎么也解释不清;而有时候,我们迫切地想征得对方的认可,或是想让对方明白某件事情的重要性,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对方根本无动于衷。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会让我们备感压力。我们会因为对方的淡漠反应而伤心,也会因为对方的否定而受挫。在《天生不同》这本书中,伊莎贝尔·迈尔斯给出了她的答案,她指出,人们之所以会出现沟通不畅的现象,就是因为每个人惯用的心理工具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普遍且正常的。不仅如此,她还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告诉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差异。

02人格类型不同,性格形态亦不同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本质上是人格类型的不同。什么样性格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举动,做出反应的外在表现可能是形形色色的,但归根结底都有一些普遍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组成了我们的性格。

书中说:人格类型,其实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如何充分发挥的区别。

书中列出了MBTI测试的四大维度——外向(E,英文缩写,下同)与内向(I)、实感(S)与直觉(N)、情感(F)与思考(T)、判断(J)与感知(P)。这些细分维度可像积木一样组合,其中,四种细分维度的组合被称为“性格型态”,MBTI一共包含16种不同的性格型态:

1.INTJ(策划者)2.INTP(逻辑学家)3.ENTJ(指挥官)4.ENTP(辩手)5.INFJ(倡导者)6.INFP(调解员)7.ENFJ(演讲家)8.ENFP(活动家)9.ISTJ(检查员)10.ISFJ(后卫)11.ESTJ(执行官)12.ESFJ(领事)13.ISTP(科学家)14.ISFP(冒险家)15.ESTP(企业家)16.ESFP(外交家)

03十六种性格形态对我们的影响

一是人际关系。当两个人在某个问题上僵持不下时,其原因可能在于他们的人格差异阻断了彼此的沟通。如果两个人了解到的事实不同,对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看法不同,或者对结果的预期不同,那么任何一方对于问题的认识就都是片面的。他们应该把一切都摊开来谈。无论自己的各种心理功能发展水平如何,双方都必须充分动用自己的感觉、直觉、思维和情感。感觉可以用来搜集相关信息,直觉可以用来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法,思维可以用来分析、判断事情的结果,而情感则可以用来评估事情对相关人群造成的影响。当双方把各自的感知和判断都汇集在一起以后,就很容易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最佳解决方案。

二是婚姻家庭。在幸福的婚姻中,夫妻双方往往存在更多的人格相似性。也就是说,如果夫妻双方在两到三个人格维度上的偏好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婚姻就更容易成功。相似的人格偏好能够使人际关系简单化。人们总是更容易理解与自己相似而非不同的人,因此人格类型上的相似性就为理解彼此提供了捷径。当人们对一个与自己相似的人表示理解和欣赏时,他们其实也是在认同自己身上的优秀品质,在生活中,这些品质总是会令他们感到舒适而高效。当然,如果人们能够学会欣赏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收获往往会更大。

三是职业选择。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个体应该充分考虑未来的职业能在多大程度上与自己偏好的感知和判断方式相契合。在决定入职之前,个体也应该全面地了解自己未来职业的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尽管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但如果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天生偏好的心理功能,那么你就能欣然接受这份工作的不完美之处了。

写在最后

无论你的生活状况如何,无论你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如何,也无论

你肩负着怎样的责任,理解人格类型都将使你的感知更加清晰,使你的判断更加准确,使你的生活更加顺心如意。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生而不同,又何必求同由天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