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娴君,一个已走在心理学追梦路上的人,希望能够有幸遇到更多的同行者,一起努力。
我们都知道要多角度看问题,但是有时候就是没办法做到这一点。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被一种叫做“稀缺心态”无意识的俘获了我们的注意力,降低了我们的心智的容量。
去年我们老板带我们去他家的高档别墅玩,刚进去,有一个同事就说了一句“贫穷蒙蔽了我的双眼,所以让我一直没有看到原来世界还有这么美好的一面”!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前提下,贫穷确实会使人变“笨”,这里的笨不是说贫穷让人能力不足,而是说贫穷造成了一种“稀缺心态”直接俘获了人的全部注意力,降低了人的心智容量,所以看到的世界是狭窄有限的。
贫穷让我们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自己眼中的少量物体和世界,而无视其他的一切。
01:稀缺心态容易导致贫穷
美国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研究,发现稀缺心态是穷人无法摆脱贫穷的真正原因。
稀缺心态:是由事物稀缺形成的一种稀缺心态,而且这个过程是无意识的,当我们的大脑被稀缺俘获的时候,我们会专注于解决目前的稀缺状况,降低了我们的心智带宽(心智容量)。
因为稀缺心态直接会导致我们的视野变得狭隘,降低洞察力,缺乏前瞻性,容易忽视其他重要而有价值的因素。做事缺乏计划性,急于求成等,削弱我们的执行力和控制力。
所以,我们有时候非常努力的工作,但是还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可能是进入了“稀缺心态”的恶性循环中了,因为一旦陷入恶性循环会增强大脑的负面回路,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认知觉醒》告诉我们:
物质条件其实无法决定我们的命运,真正影响我们的是心智带宽(心智的容量,指我们的认知能力以及执行力,控制力)是否富足。
当我们恢复自身富足的心智带宽,我们就能在任何环境中拥有支撑自己的远见,耐心,行动力和自控力,在变化的环境中解救自己。
02:视角单一容易导致坏情绪
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无限富足的:物质丰富,科技发达,信息便捷。但是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肯定千差万别,原因就是每个人看待他的角度不同。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家中被盗,朋友写信安慰他,他对朋友回信说:
“我现在很平安,感谢生活。第一,贼偷走的是我的东西,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走的是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做贼的是他,不是我。”
所以他没有必要太在意这件事,更不会因为这件事而产生坏情绪,影响生活的质量。
这就是多角度看问题后,不会产生坏情绪。只有当我们视角单一,才会导致坏情绪的产生。
视角单一的人容易形成固执,急躁,钻牛角尖的性格。
视角多元的人容易形成智慧,平和和包容一切的性格。
03:正经人的“游戏心态”
我们总是会有要面对“不想做但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困难和压力有时候能够把人的情绪和注意力抓得死死的,让我们根本无法看到其他的角度。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学习正经人的“游戏心态”来缓解压力和注意力的紧迫感,主动开启我们的多角度视角模式。
比如《认知觉醒》的作者就说他把米跑步测试这种必须要做的事情,看成一种自己在玩10米追逐游戏,最后顺利的完成了测试。
其实这里面体现了积极心理学的“动机转移”:事情本身并不重要,我们只是在通过它获取另外一种乐趣,顺便把这件事做好。
视角不同,选择的行动就会不一样,我们不应该被自己原始视角束缚,主动转换视角就会看到不一样的天地。
为自己而做和为好玩而做都是在把外部的压力转换为内部动机,目的是为了自己变得更好。因为为了自己而做可以有效缓解情绪压力,为了好玩而做可以有效解放注意力,最终是为了自己能够获取多角度看问题,从而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写在最后: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多维立体的,如果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信息。
面对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件事情,观察角度不一样,我们的感受就会完全不一样。
世界是多维的,而我们只有一双眼睛,所以要学会像摄影师一样,转换成多种角度来观察,记录和感受,这样才能看到丰富多彩的真实世界的样子。
———完结———
原创不易,感谢阅读,望亲点赞,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