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我们将焦点转向父母,来探究一下是什么样的人格特质导致了他们截然不同的行为模式。通过认真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出,“焦虑的母亲”可能属于焦虑型依恋人格,而“吃瓜的父亲”可能属于回避型依恋人格,这两种人格都属于成人依恋。
什么是成人依恋?
依恋(attachment)是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长期稳定的亲子互动形成的一种牢固持久的情感关系(Bowlby,)。
成人依恋是个体与依恋对象之间的能使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稳定安全感的情感倾向(Bernan,)。最早着手考察成人依恋的Hazan与Shaver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依恋对象除了亲人,还包含了伴侣、朋友、子女,组织等(辛星,)。在依恋类型上,英国心理学家Bowlby将成人依恋分为,焦虑型依恋,安全型依恋以及回避型依恋。
顾名思义,安全型依恋(SecureAttachmentStyle):在人际关系中感到舒适,认为关系是有价值的,既有亲近感又有自主性。焦虑型依恋(AnxiousAttachmentStyle):具有焦虑和情绪化特征,对人际关系过度依赖和沉浸。回避型依恋(AviodantAttachmentStyle):崇尚独立,否认渴望亲近。
不同依恋类型的表现?
不同的依恋类型会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反映在人际交往方面。不同的思维模式会对导致不同的行为模式,同时也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1)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人格在人群中占有60%的比例。拥有安全型依恋人格的人往往能够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平稳健康的心态,既不会过度焦虑人际关系问题,也不会过度回避人际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安全型依恋人格能够保持既独立又依赖的同时,还能做到不过分独立和不过分依赖。在人际交往中,安全型依恋人格能够自然而然地对他人表达温情与关心,能够畅通无阻地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心情,也愿意认真聆听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愿意用行动来支持他人。
安全型依恋人格常见的具体表现
a.我很容易和他人沟通自己的需要和想法。
b.我相信大多数人本质上都是诚实可靠的。
c.如果我的伴侣/朋友/家人表现有些冷淡疏远,我会想一想原因是什么,然而我知道他/她的表现也许并不是因为我。
(2)焦虑型依恋
焦虑型依恋人格在人群中占有20%的比例。一般情况下,焦虑型依恋人格的情绪波动严重,容易冲动,极度缺乏安全感,总是处于一种忧心忡忡的状态下。在人际交往方面,焦虑型依恋人格很容易对他人产生依赖,越是依赖就越是渴望亲密,无形之间会给他人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当焦虑型依恋人格遇到回避型依恋人格时,回避型依恋人格的拒绝和远离,会让焦虑型依恋人格焦躁不堪,从而更加想要拉近与对方的关系,甚至是控制对方的生活,而回避型依恋人格也会因此逃离得更加彻底,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的人际互动循环。有趣的是,在一开始的时候,焦虑型与回避型往往最容易相互吸引。
焦虑型依恋人格常见的具体表现
a.我担心自己没有魅力。
b.我害怕别人一旦了解真正的我,就会嫌弃我
c.我经常为各种人际关系思绪不宁
(3)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人格在人群中占有20%的比例,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主要表现是回避亲密,甚至是恐惧亲密。回避型依恋人格的内心往往有一道亲密度的分界线,一旦他人对其过分亲密,靠近了这条心理警戒线,回避型依恋人格就会立马警觉起来,开始试图向后撤退,并且希望以此来重新拉开距离。除此之外,由于渴望独立与自由的生活,回避型依恋人格往往不愿意去依赖与信赖他人,因为害怕一旦自己对他人有了深刻的情感羁绊,会对自己固有的自由生活造成威胁。习惯于回避人际交往中的矛盾,不愿意正面解决问题,不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与想法,因此,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际关系往往是被动与消极的。
回避型依恋人格常见的具体表现
a.我不愿意和他人分享内心深处的感受。b.当他人与我过分亲近的时候,我会感到不安。c.我讨厌被人依靠的感觉。
如何面对不同类型的依恋人格?
(1)安全型依恋人格
安全型依恋人格一般能够为自己提供安全感的同时也给他人提供安全感,因此,面对拥有安全型依恋人格的人时,你可以放松地向对方倾吐心声和表达诉求,一般情况下,安全型依恋人格愿意去倾听与共情,遇到矛盾时,也愿意积极地调整相处方式,从而达到双方都舒适的状态。可以说,与其他依恋人格相比,与安全型依恋人格相处是最省心省力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型依恋人格就是完美的人格,每个人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性格问题,人格完满是所有人毕生的修行之一。
作为安全型依恋人格,如果遇到了同样类型的朋友/伴侣,自然是皆大欢喜,但若是遇到了焦虑型依恋人格和回避型依恋人格,那么就需要根据他们的人格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沟通和相处模式了。面对焦虑型的依赖与回避型的冷漠,你需要付出更多的理解与耐心,并且相信自己的温暖和力量最终能感染到身边的人,
(2)焦虑型依恋人格
焦虑型依恋人格一般都缺乏安全感,在情绪情感上起伏较大,这不仅使得自己痛苦,也给他人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作为焦虑型依恋人格身边的人,应该在理解焦虑型依恋人格心理需求的基础上,经常给他们积极的情感回馈,比如主动表达关心与爱护,让他们感受温暖,表达欣赏与鼓励,让他们获得自信。在与焦虑型依恋人格的相处过程中,要保持耐心,运用共情去感受他们的感受,这样便能够缓解焦虑型依恋人格有时表现出的焦虑不安和愤怒伤心。
作为焦虑型依恋人格应该意识到自身的情绪问题是否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生活,是否给身边的人也带来了焦虑与压力。你应该认识到,他人的喜怒哀乐并不全是因你而起,生活的压力来自于方方面面,因此,对于他人偶尔的疏忽和冷淡表现,要试着去理解与原谅,而不是一味地自我否定与自我怀疑。简而言之,你需要有自己的生活需要为自己的快乐负责,而不是将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3)回避型依恋人格
回避型依恋人格是三种依恋类型中最复杂最矛盾的一种。年,爱因斯沃斯采用陌生情境法(strangesituation)测验亲子依恋关系,实验说明,属于回避型依恋人格的婴儿,当妈妈离开实验房间一段时间再返回时,婴儿会表现出漠不关心,但是试验测试结果却表明婴儿的心律和压力水平(荷尔蒙、皮质醇)都在妈妈离开后有显著升高。这说明,回避型依恋人格虽然惯于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然而他们的内心并不是风平浪静,毫不在意的。因此,面对回避型依恋人格,你应该调整好心态,仔细观察是哪些行为使得他们想要逃避与退缩,尽可能地多与他们进行沟通,培养他们对你的信任感与依赖感。这个过程并不简单,也会伴随着回避型依恋人格在行为上的反复逃避,但是如果能通过长期的坚持,让回避型依恋人格意识到亲密与独立是可以并存的,那么艰辛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如果你是一个回避型依恋的人,你需要练习信赖别人,给别人一个靠近自己心灵的机会,而不是每次在拉近亲密距离后又将让他人推远。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学会表达自己,袒露真实的感受才是真正的成熟与勇敢。你害怕受伤时所做出的自我保护行为,往往对他人而言是一种深深的心理伤害。
如何看待成人依恋理论?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人的性格都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你现在属于哪种依恋类型仅仅代表你现在的状态,并不意味着你永远都将是一成不变的。举个例子,一个安全型依恋人格很有可能被一个回避型依恋人格逼成焦虑型依恋人格。因此,不需要将成人依恋类型看作是一种人格标签,也尽量不要随意给他人贴标签,所有的心理学理论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我,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那么问题来了,你是哪种依恋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