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8 Spyder超跑在削掉车顶后需要额外补强车身才能保持车身刚性,再加上敞篷组件,其整备质量将略超硬顶版。
另一个值得期待的利好因素来自国家电特高压建设的提速。国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此前在接受 《每日经济》采访时曾表示,特高压是解决风电消纳问题的最有效通道。而去年风电弃风的好转,一部分原因得益于几条特高压线路的投运。
近日一篇题为《中国出口*策反思:对外依存度高为何还要出口》的稿件颇为流传,并被部分媒体加以修改,冠以这个更加招人眼球的标题给予转载。 修改后的标题简单明了,即稿件认为在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中国原油出口*策有待反思,而原油出口*策继续延续的主要原因是这些盈利都流进了拥有原油进出口贸易特权的石油寡头腰包。 然而,在查阅了相关资料以及咨询了相关专家后,笔者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首先我国原油每月近十万吨的出口量单列出来也许蔚为壮观,但和我国每月高达数千万吨的进口量相比,却不值一提。如2013年12月我国原油出口量为9.22万吨,金额总计美元,平均单价1027.41美元/吨;当月原油进口量为2677.62万吨,金额总计美元,平均单价782.82美元/吨。 三桶油作为我国唯一具有原油进出口权的油企,一方面肩负着保卫国家石油安全的重任,另一方面也担负着为国有资产所有人赚取更多利润的职责。这些油企如果仅仅通过一进一出就赚取了价差,从而利用这些资金在市面上购买更多的原油,这样的盈利模式似乎并没什么可遭致非议的。如果仅仅因为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攀高就要求油企应该放弃眼前利润而加大原油储备,这似乎有点苛求,因为这个立足点属于国家战略。当然油企高额利润的最终流向招人非议,但这显然属于另外一个话题。 其次,在严出宽进、不鼓励出口的*策导向下,我国原油出口量近年来一直在大幅下降。中国海关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14年6月我国原油出口量甚至降为0万吨,月为25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70.8%。 最后强调的是,我国原油出口国一般比较固定和有限,更多是出于*策以及外交等目的。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月到5月中国对朝鲜的原油出口量为零。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可以视为2013年2月朝鲜不顾中国劝阻强行实施第三次核试验以后中国对朝鲜的制裁之一。同样中国和日本间的原油贸易往来也被认为是中国处理两国复杂外交关系的主要经济手段之一。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原油出口的原因有着更为复杂的因素,如*治和外交等,但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何“中国大量出口原油:钱都进了寡头腰包”这样偏激的观点能够流行?一方面可能和大家对这方面的信息了解甚少有关,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该观点显然击中了当下民众仇富仇官反垄断的软肋。 当下中国舆论圈流行着一个怪现象,无论你的观点和言论多偏激,只要仇官仇富反垄断就拥有市场,甚至越偏激越有听众,越能赢得掌声。这无疑是一种可悲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要引起决策层的关注,更要引起广大民众对自身的反思:我们的判断力在哪里?如果我们任由他人牵着鼻子走而痛失自身的判断力,这或许更为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