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与投缘的人相谈甚欢、相处融洽;也会与一些人针尖对麦芒,总也聊不到一块。
那种“我想跟你说星星月亮天仙女,你却沉迷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无力感令人崩溃。
好比婚姻中,丈夫预订了浪漫的情人节晚餐,同样爱浪漫的妻子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务实的妻子却念叨着浪费。
这本无所谓对错,只是若双方都够理解对方的性格,欣赏和尊重彼此,相处起来就更融洽,自然能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正是《天生不同:人格类型识别和潜能开发》这本书想要传达的理念。
书本封面通过学习本书,我们能更加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格,理解彼此在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反应,更好地处理学习、工作与婚姻中的问题。
本书分成4个部分,前两部分详实地介绍了16种人格类型的理论基础和性格差异,后两部分阐述了人格类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与发展。
完成本书的是一家三代人:具有内倾直觉情感判断型的作者其母,凭借敏锐深刻的洞察力,阐述不同人格类型的意义;具有内倾直觉情感感知型的作者其人---伊莎贝尔,深信不疑并不断在实际应用中挖掘人格类型的巨大价值;具有外倾直觉情感感知型的作者其子,兼具外倾观念、直觉驱动、表达才能和对事物的有效判断,完善了伊莎贝尔的测试表。
伊莎贝尔·迈尔斯是美国著名心理学界,一生致力于观察、研究和测试人格类型,发明了迈尔斯-布里格斯人格测试表(MBTI),被认为是人格类型测试领域的巨人。
MBTI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男人们奔赴战场,女人们不得不从家庭中走进工厂接替男人的工作。这对女人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
伊莎贝尔与母亲为了帮助这些毫无相关经验的女性,让女性在最匹配的岗位上进入最舒适、高效的状态,决定以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为基础,编制一项人格测试。
她们从零开始。因为她们不是专业的心理学家或心理测量专家,只能从自己的日常观察中,分析和归纳理论与实际生活中的有限信息。
当她们将这些观察分析的结果编制成第一版MBTI时,受到学术圈的重重质疑。
专业人士们说母女俩的背景资质欠缺,她们都不是专业的心理学家,从未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心理学、统计学和心理测量等专业学科的学习。
而且当时的专家们,对于荣格人格类型的研究只限于理论,缺乏实际运用,无法接受这种人格测试问卷来自于毫无资质的无名女性之手。
事实上,伊莎贝尔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学学习,却在一位大型银行的人事经理身边,学到了量表构建、评分设计、效度检验和统计分析等技能。
这为她制作和完善MBTI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她无视专家们的质疑和否定,专注在量表的完善工作中,不断收集数据、改善题目、在人群中进行测试,努力提高表格的可信度、可重复性和可校验性。
所幸,她们的付出得到了测试者们的热烈回应。
当测试者们通过MBTI测试,得到自己的人格特征时,会惊喜地感叹道:“啊哈!太棒啦!”他们对自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避免陷入自我怀疑中,走出了迷惘的状态。
伊莎贝尔将这种现象称为“啊哈反应”,并将自己几十年的观察和研究成果,系统而详细地整理成《天生不同》。
书脊年首次出版以来,这本书成了老少皆宜的心理学读物,将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知识普及到现实生活中,帮助人们意识到:
“每个人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立个体,每个人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都各不相同。”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接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顺,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处理包括婚姻、工作在内的人际关系,从容自在地生活。
MBTI基本理论
我们每个人性格的形成无不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外在的环境,一个是自身感知与判断事物的选择。
这是MBTI的两个横纵维度。
感知是我们最早出现也最容易被观察到的维度,分为“感觉型(S)”和“直觉型(N)”。
感觉型(S)的人是有意识地运用身体的五官感知环境与自身的信息,归类在MBTI表格的左边。与之相反,直觉型(S)的人是无意识的,归类在表格的右边。
在这两个感知方式下,各有两种判断事物的方式,分别是思维(T)和情感(F)。
思维型(T)的人理性、客观;情感型(F)的人感性、主观。
在这个维度里,两种感知方式和两种判断方式两两结合,形成4中性格不同的性格类型:感觉思维型(ST)、感觉情感型(SF)、判断思维型(NT)、判断情感型(NF)。
这是从自身感知与判断事物的选择上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毕竟我们也深受环境的影响。
对于外在环境,我们要么倾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