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测试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妈妈,我想玩手机,两位妈妈不同答案,
TUhjnbcbe - 2025/1/25 20:34: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较好 http://www.kstejiao.com/m/

幸孕姐(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转发)

在如今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玩手机的人随处可见。孩子也受到了影响,有些甚至2、3岁就知道向父母要手机玩。遇上这种情况,父母的处理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妈妈,我想玩手机”——我们来玩游戏吧

莉莉正怀着二胎,由于妊娠反应,她每天无暇顾及大宝,大宝也就养成了玩手机的习惯,可直到某一天,她发现,大宝经常放学回家直接瘫在沙发上玩手机,连作业也不愿意写,这一天,大宝又问莉莉要手机,可这次莉莉却没给。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而是主动提出要跟孩子一起玩积木,母子俩久违地一起堆积木、玩你画我猜、做玉米糊……一天的时间,大宝非常高兴,莉莉趁着孩子的兴奋劲,问:“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玩手机?”儿子回答:“因为妈妈最近没理我,我就只能自己玩手机了!”听到这句话,莉莉后悔不已,并决定经常带着大宝玩。

有时候会跟宝爸带他出门走走,这样不仅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激发他们大脑发育,还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若是大宝还想玩手机里面的游戏,那么莉莉会跟他做一个约定,就是考取好的成绩或是学校老师夸奖他表现好,这个时候才可以玩(而且每天有规定时间)。

在妈妈的努力下,大宝戒掉了“手机瘾”,而且性格变得活泼开朗,在学校跟同学相处得特别好,而且在成绩上也没有让父母操心。

“妈妈,我想玩手机”——拿去吧

与莉莉家大宝一样,田丽家也有一个爱玩手机的孩子——小鹏。而且手机瘾特别大,只要有时间都会抱着手机玩。

每次小鹏跟父母要手机,对方的反应就是直接把手机解锁然后递给小鹏,小孩就窝在房间里玩上整整一天,并沉迷于手机上的小视频、游戏不可自拔。久而久之,小鹏的近视情况比较严重,而且情绪特别容易暴躁,只要父母不给手机,就立马撒泼打滚。

而且,老师也经常跟家长沟通,说小鹏在学校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在课堂上睡觉,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而且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每天说的话都很成人化,不像一个小孩子。

父母这才醒悟过来,原来自己平时忙于工作,在孩子要手机玩的时候,选择直接给他,让他沉迷,才让孩子失去了属于他那个年龄段的活泼开朗与天真,现在变成这样。

看完这两家的对比,幸孕姐不禁感慨不已,也希望能够给父母起到警醒作用,平时不要把手机当“哄娃神器”,这样对孩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手机对孩子的伤害

1、对智力的伤害

美国科学家曾跟踪调查过个孩子(50名经常玩手机,50名几乎不玩手机),十年后发现几乎不玩手机的孩子,全部都考上了大学,且还有16名获得全额奖学金,而反观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只有2名考上了大学。

西雅图儿童行为学家的研究,最终发现孩子们多手机的沉迷程度不同,大脑的形态也是不一样,沉迷于手机的孩子,大脑出现萎缩。(具体如下图)

这是因为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脑进行思考学习的时候,他们却在玩手机,就缺乏了应有的刺激,最终导致大脑发育停止,出现了萎缩。

2、对身体健康的伤害

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通过测试,儿童的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超过成人的60%,大剂量的电磁波会对生长发育不利,可能诱发哮喘、白血病,还易引起记忆力衰退、睡眠紊乱,对眼睛的伤害也是很大的。此外,长期低头玩手机还容易诱发手指发育畸形,甚至对颈椎带来很大伤害。

3、对心理的伤害

从事儿童心理治疗师工作25年JulieLynnEvans指出,儿童可以通过手机逃脱家长的监管,随意浏览暴力甚至是不健康的网站,进而致使其患上厌食症、抑郁症和自残症等。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流行病学家艾布·拉姆森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爱发短信的青少年,思考问题难以深入,凡事急于求结果,性格比同龄人更冲动。电话和短信剥夺了孩子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容易让孩子变得怯懦、孤独、偏执。

孩子沉迷手机,家长正确做好引导

1、转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在小的时候,对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及探索欲。在他们想要玩手机的时候,家长可以带他们出去玩、打球、做游戏,以此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2、家长做好带头作用

孩子出生的时候是一张白纸,若是孩子沉迷于手机,大多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虽然说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低头族,但只要家长做好带头作用,在家里读书、写字,培养孩子的业余兴趣爱好,相信他们也就能慢慢远离手机的诱惑。(wcy)

1
查看完整版本: 妈妈,我想玩手机,两位妈妈不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