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会计这条路确实累,但是又有哪一条路好走呢?最近在微博上看到有粉丝咨询,大家一起来看看。
01
28岁,未婚
三线城市国企从事财务工作
一名正在备战法考的考生的来信:28岁,未婚,三线城市国企从事财务工作,子公司财务负责人,已通过中级会计职称和税务师考试。备战法考的同时也在准备CPA。困惑是:如果这个法考通过后,该不该从零开始,从事法律行业?大家说说看。
网友回复:
其实老师和上面的意见一样,想想你的初衷,作为一个会计,已经考出好几本证书了,要知道光这几本证书能够拿下来,就已经证明的能力非凡了,如如今也是一家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了,那么继续做下去只会越做越大,不断攀爬,反之转行你需要重新开始,一个年近30岁的会计,重头来不是不行,只是付出的代价也不少。
02
30岁之际是分水岭
所有决定都要想清楚
年轻本就是优势和资本,如果还年轻,也就还有很多选择。留还不不留,都来得及仔细思考重新作出选择;如果已经到不惑之年,多少会有些尴尬,28岁会马上进入一个风水岭,如果基础技能准备不勾充分,要再进入全新的领域就会很难。之前也看到很多会计,40多岁年纪还在做着出纳,工资也不可能太高,我想,他们能得到的好机会不太多了。
股市里的每一次下跌和震荡都是换仓的好机会,当然前提是已经在高位的时候腾出了足够多的资金。同样,当我们所处的行业进入低谷,同样是冷静下来思考和重新选择的时机,是养精蓄锐等待下一次机会?还是利用以前积累的资源找一个更好的位置?选择没有标准答案,也无所谓对错,无非就是每个人的取舍和权衡。选择背后的逻辑,是三个维度的考量:我能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最理想的状态是三者能很好重叠,如果不行,就需要作出取舍。
1、重新认识自己
真的喜欢财务吗,适合做财务吗?这个问题并不能简单地回答,可能我们认为的优点并不是真正的优点,我们认为的喜欢也并不是真的喜欢,所以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到真正的答案。当然也可以借助一些性格测试工具,像MBTI职业性格测试、DISC性格测试、性格色彩分析,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质,会在行为方式、思维模式上体现出来,做擅长的、有优势的事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了解市场需要
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会遗忘;教导我,或许会记得;亲身参与,才可学成。别人的看法永远只是别人的,可以参考但仍需要有自己的判断。通过招聘网站、人才市场或者财务人的圈子,是更近距离了解市场真实需求的很好方式。不同工作的招聘要求是怎样的,需要什么样的人,待遇是怎样的。需要的人多不多,工作好不好找。或者还可以直接去公司面试,不以入职为前提,仅是了解行情。亲身去看和感受,形成自己的判断。
3、确定未来方式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基于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了解,重新确定未来的方向,是留下更好还是应该离开更有机会?即便是留下了继续做财务,也有很多细分的方向,比如:税务筹划、审计、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业务财务,每个子领域需要的能力素质模型又是不一样的,选择一个方向,考证、阅读、参加培训都可以,深入进去不断提升。
03
没事别轻易辞职
更别轻易转行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时候别辞职,如果还在犹豫该不该辞职,看看这张图你就知道了:
▎本文转自新浪微博、康瑜子、会计师,如有异议,回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