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有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有65.5%的大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
我们所有职业选择的迷茫,困顿,错误,归根结底是选错了专业。
都说人这一辈子,拼的是下半场。但很少有人告诉你,人这一辈子,上半场的选择,决定你下半场能否拼的轻松。
这一点,不仅仅是在伴侣的选择上,更表现在工作的选择上。
刷知乎时,经常看到类似提问:
应届生专业对口工作工资部分偏低,该去尝试吗?
还是趁没有入职场,直接找非对口?本职工作做了10年,却毫无成就,该不该转行?年纪快40了,很想换工作,有什么建议吗?
为何职业迷茫的年龄层跨度这么大,从应届生到40岁职场老员工?其实问题的落脚点,在于2点:
一、不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对刚毕业不久的应届生来说:是没有想好未来自己要什么?所以对现在的职业方向迷茫。
而对毕业多年的职场老人来说:是曾经没想好自己要什么?导致了现在的职业迷茫。
二、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你适合做什么?这其实也是职业规划之路上最为关键的一点。
这一点,无论是应届生,还是职场老人,都应该在择业前就搞清楚。
而如何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呢?
不单单是从职业技能上来判断,更由你的性格来做判断。
现在有很多大公司,都会在面试前加上心理测评环节。
像华为校招的性格测试有一票否决权;腾讯性格测试结果保留半年;普华永道喜欢性格“无侵略性”的员工……快消巨头宝洁,有著名的死亡八大问。
在宝洁如果你没有通过这套测试,网申阶段直接刷掉;无论你GPA是4.0还是北大清华毕业,都不管用。
大家来感受一下下面这道题:
(宝洁性格测试原题)
这类题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只是跟宝洁自己的员工测试结果做匹配分析,偏离太大的话,求职者就被刷掉。
宝洁(PG)在中国招人全部走校招渠道,从毕业生中挑选最适合的人从管理培训生培养成为经理、管理层。
注意,是最适合的人,而不是最优秀的人。
举一些非常简单的例子:
技术*虽然不善言辞,但他们往往有着比较坚韧,能够吃苦
销售代表有着超强的交际能力,却往往耐不住寂寞:内部行*个性温柔甚至有些软弱,却适用于这个岗位...
所以啊,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性格测试确实会让一些人被刷掉,除非,被公司认定为高潜力人才,不然,测试结果如果不合适,直接再见。
听上去是不是很决绝?
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应届生就是一张白纸,什么都可以学习,但性格却难以改变。
其实职场性格测试已经在世界上运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在世界五百强中,有80%的企业有MBTI的应用经验。
言职青年研发的这套职场性格测试是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帮助职场新人搞清自己的兴趣、价值观,了解自己的能力。
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岗位,更好地掌控未来的人生方向。
点击免费测试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