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在医学上,真可以说是“性格决定疾病”。
今天,为所有人送上一句健康忠告,在新的一年里请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来源:综合自养生中国、JSBC万家灯火、浙大一院以及网络等,本文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国内外医学专家的研究,人的性格大体可以分为A、B、C、D、E、F六种,不同的性格,对应不同类型的疾病。
A型:冠心病
关键词:争强好胜
A型性格的人容易获得成功,拥有远大的抱负、竞争性强,固执、好争辩、雷厉风行但又易于冲动、富含敌意等。
特征:①急躁、②敌意、③易激惹、④过分的抱负
易患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甲亢。
B型:容易长寿
关键词:老好人
B型性格的人容易满足于现状,知足常乐,内心平静,少有情绪波动,这种人获得成功的比例会相对来说比较少,但有调查资料显示:长寿者80%以上属于B型性格的人。
特征:宽容、节奏慢、与人无争。
C型:容易患癌
关键词:忍耐
C型性格人群主要突出表现为“息事宁人”,处事以退让、保守为主,他们害怕竞争,逃避现实,表面逆来顺受,内心却怨气冲天。
特征:过分忍耐、回避冲动、被动、屈从、控制负性情绪,自我压抑、过分追求完美。
易患疾病:癌症、消化性溃疡。
D型:抑郁症
关键词:多愁善感
D型性格人群常常是抑郁、忧伤情绪占主导,而抑郁、忧伤早就被研究认定为癌症的“催化剂”。
特征:孤僻、冷漠、自我、没有安全感。
易患疾病:偏头痛、抑郁症、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癌症。
E型:肺病
关键词:焦虑
E型性格大多感情丰富、善于思索、很少攻击性,情绪较为消极,自我评价偏于悲观,点滴小事就可引起焦虑。
特征:细腻、敏感、焦虑、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
易患疾病:肺病,如肺结核、慢性阻塞肺气肿、肺癌等,以及过敏、心悸、头晕、头痛、失眠、月经不调、抑郁症。
F型:早衰
关键词:愤青
这是伴随着网络而显现的一种性格行为,大体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在意见上唯我独尊,比较绝对化地看待周遭事物。
特征:过于自我、停留在过去、对某些事过于耿耿于怀、非理性的表达方式、自我放大与假想敌。
易患疾病:早衰、类风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一些免疫系统疾病。
心理学家表示,由于不同性格的人在压力面前的反应不同,他们患各类疾病的几率也不同。研究发现,从胃溃疡、病*感染到老年痴呆,各种疾病都与性格特征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攻击型的人——容易发生慢性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病风险。
害羞型的人——容易发生病*感染。
乐观型的人——平均寿命长。较少发生器质性病变和慢性疼痛。
忧伤型的人——容易发生情感问题,但他们却抑制自己的情感,因此容易得癌症和心脏病。
悲观型的人——这是一种被认为最不利于健康的性格。与乐观型相比,悲观型的早亡风险高19%,容易发生帕金森综合症。
神经质型的人——易得嗜睡、头痛、胃溃疡和心脏病。
冲动型的人——最容易得的疾病是胃溃疡。
焦虑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3倍。
性格没有好坏之分看了上边的分析,很多人会发愁自己没有一个“长寿性格”。
但是,性格本身并没有好与坏之分,并不是说性格内向、忧郁的人一定会得病,而开朗外向的人就不会。
毕竟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抑郁、焦虑、压抑这样心情不好的状态,很有可能就会吃不下、睡不着,那么身体的健康状况也就会跟着下降。
但这主要是指性格中不太积极的一面,不加以控制而带来负面影响。
其实,您是哪种性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您能不能做情绪的主人!
怎么调整性格?当然,以上只是性格的一个大致分类,不能完全概括一个人的性格。我们也不能说这个性格就一定会患上这种疾病。
但情绪和性格确实会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状况,虽然短期不会有太明显的后果,怕就怕长期“浸泡”在负面因素之中。
所以,有时候调整自己的“坏”性格也没什么不好的!
但是,精神卫生科专家有话说,
很难调整!但可以了解自己性格!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三岁看到老”,
在心理学上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人出生以后自带的气质也是很难改变的.养过孩子的人可能会有经验,有些孩子被称为天使宝宝,温顺、耐心、和父母亲近,有些孩子焦虑、紧张,一不顺心就哭哭闹闹。
有心理学家把婴儿根据气质分类,而这些自带的气质加上后天的环境,就形成了咱们稳定的“人格”,用大白话说呢,就可以用“性格”去粗糙理解“人格”的含义。
通常来说,“人格”到了18岁以后就基本稳定,除非遭遇很大的生活事件才有可能变化。
但是也并非说咱们天生生了这个性格,就毫不办法了,了解自己的性格非常重要!
譬如创造力强的人适合从事艺术行业,
情绪稳定的人适合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外向的人可能适合做交际相关的工作,
而内向的人则更适合做文案工作,等等。
根据自己的性格适当调整,寻找最适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那疾病就远离啦~
往期精彩
一顿火锅后,女子口吐鲜血!专家:这个习惯易致癌,中国高发!
这种东西千万别碰,浙江女子因此中*,严重可致命!很多地方都能见到…
又是婴儿死亡!凶手竟是新手奶爸...医生:家长千万不要这样做了
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