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很多人可能对盖洛普优势测评都有疑惑:“这个测评到底准不准?可不可靠?测出来的真的是我的天赋吗?”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国外medium网站著名博主GeorgeChan写的科普文章,从文章中,你将了解到盖洛普优势的背景,以及盖洛普优势测评到底准不准?
以下为GeorgeChan的分享,enjoy~
「盖洛普」究竟是什么?我们常听到「盖洛普」(Gallup)究竟是什么?
盖洛普是一间以创办人为名的公司,乔治·贺拉斯·盖洛普是美国的科学民调先驱。
他最有名的是在年透过名选民的回应,成功预测罗斯福的当选,打败当年主流媒体用2,,预测的兰登当选。
而盖洛普底下又有许多个子产品,主要产品是「民调」与「优势测验」。
民调
民调是盖洛普成名的主因,从一开始只做*治民调,到后来会分析全世界包括幸福指数、基础建设、食物庇护完整度等,可以说是世界上民调的主力厂商之一。
它们争议比较多的部分,主要源自于在做含有「意识形态」的测验时,衍伸的质疑,而近年「民调失准」则又是另一条分支了。
优势测验(又名盖洛普测验)
背景脉络
实际上,我们常用的「盖洛普」测验,其全名是(盖洛普公司的)「克利夫顿优势评估」测验。
属于盖洛普公司提供「线上心理测评问卷」的一种,盖洛普测验历届有出现过几种心理评测问卷,但这是最红、也最常被使用的。
问卷发明人是克利夫顿(DonaldO.Clifton,被誉为「优势心理学之父」),在研究优势心理学之后开了一间公司(SelectionResearchInc.)。
后来这间公司在年被盖洛普收购,在其业务中进而延伸出「优势」测评,渐渐延伸而成为我们广知的「盖洛普优势测验」。
测验内容
比起其他将人做「分类」的测验(进行「四种」或是「十六种」的分类),盖洛普更著重于透过统计从34个标志(天赋)中,给予受测者五个主要的标志。
完整的特质表可以参考下图,而因为34项才干中取5项总共会有种可能(在不考虑排序、priority的情况下),测出来都很有机会「有所重叠」以及「有所不同」,但要完全一样就又很难。
盖洛普优势测验到底准不准?从优势评测的脉络出发:优势评测准嘛?
如果从「优势评测」的脉络看,延伸在找的是Talent,在中文又翻译成天赋、天才,它的主要假设是「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优势」。
这是一句克利夫顿在盖洛普公司所发的论文中(STRENGTHS-BASEDDEVELOPMENTINPRACTICE)引用的一句话:
知道优势,去发挥它,而别花太多时间在「补短」。如果你也认同这句话,那我想「优势测验」对你来说是可以尝试的一种。上述的特质是盖洛普团队经过无数次改进,去芜存菁后所留下的。
所以优势评测准嘛?某种程度上是有一定参考性。
而相对于其他测评,优势的可信之处是将其34个项目给数百万人做测验,归纳出每一个个体,在34项中每一项的百分比,进而找到占比更前面的几项。
相对是能理解的统计,当然背后有更复杂的计算与操作,不过至少第一层的分析与判断是较能理解与说明的。
然而整体来说,「优势测验」是相对比较新的心理学学科,其整体研究基于克利夫顿的天赋研究,又是由本身所设立的公司去做推广,也确实名正言顺。
对应的批评
不过就算如此,仍有批评的声音。例如
质疑①:整个质疑「优势导向」—我们真的该强调人们该去「发挥优势」嘛?还是我们应该让他们弥补短处?还是我们应该让他们有成长心态,没有短处?
质疑②:会不会创造了「假的完整感」只知道优势不代表知道自己的全部样貌,如果因此不去花时间